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嗽作呀呷聲

    作者: 王肯堂

    《圣惠》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于痰上,搏于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咳嗽本體雖同,至于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藥,以此為異爾。

    《圣惠》射干散治小兒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聲。

    射干 麻黃(去根節(jié)) 紫菀(洗去苗土) 桂心(以上各半兩) 半夏(半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攪令勻,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陳橘皮散治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桑根白皮(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 甘草(炙微赤,銼)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

    蘿卜子散治小兒咳嗽喘急,作呀呷聲。

    蘿卜子(微炒) 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分) 燈心(一大束) 皂莢子(十枚,煨,去皮) 甘草(炙微赤,銼,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蟬殼散治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聲。

    蟬殼(微炒)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銼) 漢防己(各一分) 桔梗(去蘆)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姜粥飲調(diào)下一字,三歲以上,加之半錢。

    《圣惠》又方(《太醫(yī)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朱砂(細研,飛) 五靈脂(各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麻黃湯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張渙〕桔梗湯治小兒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 半夏(泡七次) 紫蘇葉(炒) 石膏 甘草(炙。各半兩) 皂莢(燒灰存性,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煎五分,放溫,時時與兒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