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潔古〕黃 湯治小兒咳嗽喘逆,身熱鼻干燥者,是熱入肺經(jīng),為客熱,呷呀有聲。
黃 (二兩) 人參(二錢半) 地骨皮(五錢) 桑白皮(三錢) 甘草(二錢半)
上 咀。水煎。放溫,頻頻服之。
〔海藏〕加味四君子湯治涎嗽。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半夏曲(減半)
水煎服。
又治咳嗽,用四君子末,煎紫蘇湯調(diào)下。
〔張渙〕蟬殼湯治肺氣不利病。
蟬殼(微炒) 五味子(湯洗七次,焙干) 人參(去蘆。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 甘草(炙。
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生姜湯調(diào)下。
白術五味湯方治咳逆氣逆上喘。
五味子 白術 丁香 人參(去蘆頭) 款冬花(各半兩) 細辛(去土,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橘紅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天門冬(去心) 青皮(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公元 659 年)唐.李績(蘇敬)撰。五十四卷。原書已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包括藥圖、圖經(jīng)、本草三部分,收載藥物 844 種, 詳細介紹性味、產(chǎn)地、效用等 。
學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書。開創(chuàng)圖文對照之先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潔古〕黃 湯治小兒咳嗽喘逆,身熱鼻干燥者,是熱入肺經(jīng),為客熱,呷呀有聲。
黃 (二兩) 人參(二錢半) 地骨皮(五錢) 桑白皮(三錢) 甘草(二錢半)
上 咀。水煎。放溫,頻頻服之。
〔海藏〕加味四君子湯治涎嗽。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半夏曲(減半)
水煎服。
又治咳嗽,用四君子末,煎紫蘇湯調(diào)下。
〔張渙〕蟬殼湯治肺氣不利病。
蟬殼(微炒) 五味子(湯洗七次,焙干) 人參(去蘆。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 甘草(炙。
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生姜湯調(diào)下。
白術五味湯方治咳逆氣逆上喘。
五味子 白術 丁香 人參(去蘆頭) 款冬花(各半兩) 細辛(去土,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橘紅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天門冬(去心) 青皮(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