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查古籍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典著作,所以書內所用方劑又稱為經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一)病因
由淋球菌引起。成年人主要為淋菌性急性尿道炎的自身感染,單眼多于雙眼。新生兒則為產道感染,常雙眼同時發(fā)病。
(二)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2~4天,表現(xiàn)為急性化膿性結膜炎,因分泌物特多且為膿性故又稱膿漏眼。眼瞼腫脹,結膜水腫,病情發(fā)展急速,4~5天達高潮,3~6周才漸消退,可并發(fā)角膜潰瘍和穿孔。一般新生兒的病情較成年人為輕。
(三)治療
1.結膜囊沖洗:膿性分泌物多時,用生理鹽水或多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結膜囊,沖洗時患者頭歪向患眼側以防健眼被傳染。
2.青霉素制劑:局部可點1%的硫芐青素液,3~5分鐘一次,全身肌注青霉素,待癥狀消失后繼續(xù)點藥數(shù)日。
3.淋必治(Jrobicin):對青霉過敏或耐藥者可肌注淋必治2g一次,對頑固病例可肌注兩次。
(四)預防
1.病人嚴格隔離,一眼患病,健眼戴透明眼罩,眼鼻側要封嚴,顳側開放透氣。
2.被污染的醫(yī)療器械要嚴格消毒并專用,用過的敷料要燒掉。
3.患者不能到公共場所,小便或接觸眼后手要消毒以防傳染給他人及健眼。
4.患者淋菌性尿道炎的孕婦,產前應治愈,嬰兒出生后應立即用抗生素眼液或1%硫酸銀點眼,以預防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的發(fā)生。
5.醫(yī)護人員在診治病人時應戴保護眼鏡。接診后應及時用消毒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