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曰∶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脘五寸,虛則生疣,(疣與 同,疣音休,俗乎雞眼子是也。)小者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薛立齋曰∶疣屬肝膽少陽經(jīng)風熱血燥,或怒火肝火,或肝客淫氣所致。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宜以地黃丸滋腎水以生肝血為善。若用蛛絲纏、螳螂蝕、著艾灸,必多致誤。大抵此證與血燥結(jié)核相同,故外用腐蝕等法,內(nèi)服燥血消毒,則精血愈虛,肝筋受傷,瘡口翻突開張,卒成敗證矣。
《正字通》云∶疣小者,俗謂之瘊子。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曰∶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脘五寸,虛則生疣,(疣與 同,疣音休,俗乎雞眼子是也。)小者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薛立齋曰∶疣屬肝膽少陽經(jīng)風熱血燥,或怒火肝火,或肝客淫氣所致。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宜以地黃丸滋腎水以生肝血為善。若用蛛絲纏、螳螂蝕、著艾灸,必多致誤。大抵此證與血燥結(jié)核相同,故外用腐蝕等法,內(nèi)服燥血消毒,則精血愈虛,肝筋受傷,瘡口翻突開張,卒成敗證矣。
《正字通》云∶疣小者,俗謂之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