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玉容丸男婦雀斑、酒刺及身體皮膚粗糙。
甘松 明天麻 本 北細辛 白蘞 白僵蠶 防風 山梔仁 川椒 香白芷 荊芥 密陀僧 山茶 枯白礬 白芨 檀香末 羌活 甘菊花 獨活(各一錢) 紅棗肉(七枚)
磨細末,用去凈弦膜肥皂一斤同捶作丸。如秋冬加生蜜五錢,如皮膚粗槁加牛骨髓三錢。早晚洗之,肌膚自然瑩潔如玉,溫潤細膩。
玉肌散一切風濕、雀斑、酒刺、白屑風、皮膚作癢。
白附子 白芷 滑石(各二錢)
加綠豆半升研細。每用三匙,早晚洗面。
改容丸
大貝母(去心) 白附子 菊花葉 防風 白芷 滑石(各五錢)
共為細末。用大肥皂十莢蒸熟,去筋膜搗丸,同藥做丸,早晚擦面。
又方
白丁香(五錢,即小鵲糞) 鷹糞(三錢) 羊蹄根(二兩) 白附子(一兩) 白蘞(八錢) 白芨(七錢)
共研末。肥皂一斤去皮弦,同藥搗丸擦于面上。
又方
雄雀糞 瓦花(各等分)
研細同菜油調(diào),搽一月即光。
又方
霜梅肉 櫻桃枝 牙皂角 紫浮萍
共搗丸,擦面。
又方 萆麻仁同肥皂捶擦。
又方
白丁香 白蘞 白僵蠶 白芷 白附子 白梅肉 夜明砂 皂角 白芨 甘松
共研細,蜜搗做餅,洗面時擦之。
玉盤散男婦面上雀斑、粉刺。
白牽牛 甘松 香附 天花粉(各一兩) 本 白蘞 白芷 白附子 宮粉 白芨 大黃(各五錢)
肥皂一斤捶爛同藥和勻,每日擦面有效。
玉容肥皂去白瘢、黑點、白癬、諸般瘡痕,令人面色好。
白芷 白附子 白蒺藜 白僵蠶 白芨 白丁香 甘松 草烏 杏仁 綠豆粉(各一兩) 兒茶(三錢)密陀僧 樟腦(各五錢) 白蘞 三柰 豬牙皂(各四錢) 肥皂(去裹外皮筋并子,只取凈肉一茶盅)輕粉(三錢)
先將肥皂肉搗爛入雞子清和,曬去氣息,將各藥末同肥皂雞子清和丸,擦面。
澡豆方(洛生) 雀印或面生瘡癤,疤痕色變赤黑,大效。
密陀僧(另研) 甘松 杏仁(生用) 白芷 蛇床子(各一兩) 白果肉(四十個) 萆麻仁(四十九粒) 白蒺藜(杵去刺) 白牽牛(酒浸,各三兩) 白僵蠶(二兩) 肥皂(去皮弦子三斤,搗細)
同藥末為丸,早晚擦面,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