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五苓散治咳而煩脈緊而細按此足太陽藥解表之劑也桑白皮(各二兩)上為末瓷器內(nèi)盛每日熱茶清點服按以上二方手太陰之的藥也或曰咳之病本不同何用藥往往必于肺然咳者因聲名病也故多本于肺經(jīng)云肺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于肺故為咳也且肺為腑臟之華蓋主于氣生皮毛朝百脈布化精氣者也或一臟一脈不利或九氣所動或天之六氣所感或水谷寒熱內(nèi)因所動則肺亦病矣故咳證雖曰病本不同是以治例往往相類但病有輕重所兼之殊方亦奇偶溫涼之異爾宣明知母茯苓湯治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肺痿甘草茯苓(各一兩)知母五味子人參薄荷半夏柴胡白術(shù)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半兩)川芎(二錢)阿膠(三錢)上咀每一兩入姜煎按此足少陽例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