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治臟腑冷泄利不止,及陽虛陰盛,真氣脫弱,欲炙不能勝火力者,宜用此法。
硫黃(半兩,研細(xì))蓖麻子(七枚,去皮細(xì)研)上件同研令細(xì),每用抄二、三錢填在臍心令滿,以衣被蓋定,用熨斗盛文武火慢慢熨之,白日須是熨半日,夜間熨半夜,盡多時(shí)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