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zhǔn)繩》 驚積

    作者: 王肯堂

    〔曾〕有時(shí)時(shí)泄清水如生米汁,是受傷而復(fù)有積,煩悶啾唧,常以生嗔,名為驚積。先解驚,后理積,解驚五苓散或百解散,理積三棱散或?yàn)跸杓叭馍?,炒神曲、生姜、煎湯調(diào)服醒脾散、沉香檳榔丸,寧驚化積,壯氣和胃,仍節(jié)冷乳,自然平治。

    〔莊氏〕

    紫金丸

    治大人小兒,因驚積聚粘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藥取不下,變成虛中積。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脹滿,夜有虛汗,日漸瘦惡,用姜棗湯下七丸。婦人血?dú)?,米飲下五丸至七丸。小兒驚積,體熱困重,目不開,用黃連、甘草、桃仁、薄荷、湯化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上三歲下三丸,小兒只可一丸二丸。

    蝎梢(三七個(gè))犀角末銀末朱砂(各一錢)上研極細(xì)末,用水面糊為丸綠豆大。根據(jù)前湯使。

    〔莊氏〕

    軟金丸

    治驚疳,下積聚。

    青黛膩粉胡黃連麝香(各二錢半)寒食面(三錢)使君子(三個(gè))天漿子(三七個(gè))上七味,研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湯化下。

    〔劉氏〕

    桃紅散

    治小兒驚積、疳積,常服進(jìn)食,面如桃花。

    馬牙硝朱砂茯苓人參(各等分)上末之。二歲服二字,一歲一字,三歲亦二字,四五歲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調(diào)下。蜜水約盞內(nèi)三分許。

    湯氏云∶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