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哺露

    作者: 王肯堂

    〔湯〕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肌肉不榮,柴骨羸露,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宜麝香進食丸(方見積癖)。

    〔曾〕哺露者,亦由乳哺不節(jié),損于脾胃,脾胃損而飲食減,形容羸瘦,則臟腑之氣不能宣通,時間有熱,謂之哺露。此候與丁奚相去不遠,但食多吐逆,臟氣虛,冷而泄瀉無度,糞中有蟲,治法同前丁奚證藥,惟加養(yǎng)臟湯服之(方見赤白痢)。

    《圣惠》

    人參丸

    治小兒哺露,失衣當(dāng)風(fēng),濕冷水浴,苦腹大,時痢,或寒熱如瘧,不欲食,縱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

    人參麥門冬(去心,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黃川大黃(微炒)白茯苓柴胡黃芩(各三分)訶梨勒(煨,用皮)甘草(炙微赤,銼)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各一兩)芎(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以粥飲下三丸,四五歲五丸,日三服,量大小加減。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