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實熱

    作者: 王肯堂

    小兒實熱者,頭昏頰赤,口內熱,小便赤澀,狀如豆汁,大便堅硬,或秘澀不通,腹急,宜四順飲子、大黃樸硝湯、八珍散,略挨動臟腑,即安。〔楊〕實則面赤濃黃,氣粗口熱,燥渴唇腫,大小便難,掀揭露衣,煩啼暴叫,宜四順清涼飲加柴胡。薛氏又有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等證。

    按∶實中宜分表里,表實宜汗,里實宜下,半表半里宜和解,今一以利下為主,非通論也。治法并方,更于后表里條內求之。云岐云∶小兒實熱在內者,四順飲之類,在上者,吐之。丹溪云∶小兒熱病,六一散妙藥也。

    〔茅先生〕三解牛黃散

    治實熱,潮熱。

    白僵蠶全蝎(炙)防風白附子桔梗川大黃甘草(炙)白茯苓川黃芩人參川郁金(皂角水煮)等分,未服半錢一錢,薄荷蜜湯調。

    牛黃涼膈丸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忽,睡臥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牛黃(一兩一分)甘草(,十兩)寒水石牙硝(枯)石膏(各二十兩)紫石英(飛)腦麝(各五兩)膽星(柒兩半)末之,蜜丸,每兩作三十丸。溫薄荷人參湯、嚼一丸,食后服。常服,半丸。

    治急驚,并薄荷水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