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之病,百倍難于方脈。其疾病 癢,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醫(yī)之意揣之,揣之不合,殺人易如反掌。即揣得當,而小兒純陽之體,易虛易實,藥一過分,變幻百端。此非頂聰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未可勝任也。至于護惜之深,姑息之至,則飽暖失宜,果物恣食,畏若廢藥,或求速雜投,則又非醫(yī)家之咎矣。然揣之之法,不過辨其表里虛實寒熱。其法與方脈無異,其癥亦與方脈同,方脈中之病,小兒亦無不有也。故不能幼科者,或能治方脈,不能方脈者,必不能治幼科。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之病,百倍難于方脈。其疾病 癢,不能自言,旁人又不能代言,全恃醫(yī)之意揣之,揣之不合,殺人易如反掌。即揣得當,而小兒純陽之體,易虛易實,藥一過分,變幻百端。此非頂聰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者,未可勝任也。至于護惜之深,姑息之至,則飽暖失宜,果物恣食,畏若廢藥,或求速雜投,則又非醫(yī)家之咎矣。然揣之之法,不過辨其表里虛實寒熱。其法與方脈無異,其癥亦與方脈同,方脈中之病,小兒亦無不有也。故不能幼科者,或能治方脈,不能方脈者,必不能治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