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吐血不咳因熱逆,若兼咳嗽努勞傷,內(nèi)熱犀角地黃治,努傷承氣四物嘗,勞傷有熱雞蘇散,無熱須用救肺良。
【注】小兒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內(nèi)熱,致血妄行上逆也,宜以犀角地黃湯主之。若因努勞吐血者,則兼咳嗽,先用桃仁承氣湯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湯和之。又有勞傷吐血者,亦兼咳嗽。痰中帶血有熱者,雞蘇散主之;無熱者,救肺散主之。
犀角地黃湯(方見本門衄血)
桃仁承氣湯
桃仁(去皮尖研) 大黃 芒硝 甘草 桂枝 加當歸、芍藥、蘇木、紅花。
水煎服。
【方歌】努傷吐血先破逐,桃仁承氣湯絕妙,桃仁黃硝草桂枝,加入歸芍蘇紅捷。
加味四物湯
當歸 芍藥 川芎 生地黃 茅根 蒲黃 牡丹皮 甘草(生) 梔子(炒黑)
引用藕節(jié),酒水煎服。
【方歌】努傷吐血須活血,四物為主真妙訣,再加茅根與蒲黃,丹皮梔草引藕節(jié)。
雞蘇散
雞蘇 薄荷葉 川貝母(去心) 麥門冬(去心) 桔梗 阿膠(蛤粉炒) 生地黃 甘草(生) 黃(炙) 白茅根 蒲黃(炒)
【方歌】勞傷有熱嗽痰血,雞蘇貝母麥門冬,桔梗阿膠生地黃,黃 茅根蒲黃同。
加味救肺散
麥冬(去心) 人參 黃 (炙) 郁金 五味子 當歸(酒洗) 白芍藥(酒炒) 川貝母(去心研) 甘草(炙) 馬兜鈴
【方歌】勞傷無熱嗽痰血,加味救肺麥門冬,參 郁金五味子,歸芍貝母草兜鈴。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吐血不咳因熱逆,若兼咳嗽努勞傷,內(nèi)熱犀角地黃治,努傷承氣四物嘗,勞傷有熱雞蘇散,無熱須用救肺良。
【注】小兒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內(nèi)熱,致血妄行上逆也,宜以犀角地黃湯主之。若因努勞吐血者,則兼咳嗽,先用桃仁承氣湯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湯和之。又有勞傷吐血者,亦兼咳嗽。痰中帶血有熱者,雞蘇散主之;無熱者,救肺散主之。
犀角地黃湯(方見本門衄血)
桃仁承氣湯
桃仁(去皮尖研) 大黃 芒硝 甘草 桂枝 加當歸、芍藥、蘇木、紅花。
水煎服。
【方歌】努傷吐血先破逐,桃仁承氣湯絕妙,桃仁黃硝草桂枝,加入歸芍蘇紅捷。
加味四物湯
當歸 芍藥 川芎 生地黃 茅根 蒲黃 牡丹皮 甘草(生) 梔子(炒黑)
引用藕節(jié),酒水煎服。
【方歌】努傷吐血須活血,四物為主真妙訣,再加茅根與蒲黃,丹皮梔草引藕節(jié)。
雞蘇散
雞蘇 薄荷葉 川貝母(去心) 麥門冬(去心) 桔梗 阿膠(蛤粉炒) 生地黃 甘草(生) 黃(炙) 白茅根 蒲黃(炒)
水煎服。
【方歌】勞傷有熱嗽痰血,雞蘇貝母麥門冬,桔梗阿膠生地黃,黃 茅根蒲黃同。
加味救肺散
麥冬(去心) 人參 黃 (炙) 郁金 五味子 當歸(酒洗) 白芍藥(酒炒) 川貝母(去心研) 甘草(炙) 馬兜鈴
水煎服。
【方歌】勞傷無熱嗽痰血,加味救肺麥門冬,參 郁金五味子,歸芍貝母草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