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暴喘傳名馬脾風,胸高脹滿脅作坑,鼻竅煽動神悶亂,五虎一捻服最靈。
【注】馬脾風俗傳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為熱,閉于肺經(jīng),故胸高氣促,肺脹喘滿,兩脅扇動,陷下作坑,鼻竅扇張,神氣悶亂。初遇之急服五虎湯,繼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氣開,其喘自止。如兒生百日內(nèi)見此者,病多不救。
五虎湯
麻黃(蜜炒) 杏仁(炒,去皮尖) 甘草(生) 白石膏(研為末) 細茶
引用生姜,水煎,臨時用藥沖石膏服。
【方歌】五虎湯治馬脾風,麻黃蜜炒杏仁從,甘草石膏細茶葉,煎服之后喘自寧。
一捻金(方見不大便)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暴喘傳名馬脾風,胸高脹滿脅作坑,鼻竅煽動神悶亂,五虎一捻服最靈。
【注】馬脾風俗傳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為熱,閉于肺經(jīng),故胸高氣促,肺脹喘滿,兩脅扇動,陷下作坑,鼻竅扇張,神氣悶亂。初遇之急服五虎湯,繼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氣開,其喘自止。如兒生百日內(nèi)見此者,病多不救。
五虎湯
麻黃(蜜炒) 杏仁(炒,去皮尖) 甘草(生) 白石膏(研為末) 細茶
引用生姜,水煎,臨時用藥沖石膏服。
【方歌】五虎湯治馬脾風,麻黃蜜炒杏仁從,甘草石膏細茶葉,煎服之后喘自寧。
一捻金(方見不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