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食入即吐因胃熱,口渴飲冷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加味溫膽湯可痊。
【注】熱吐之證,或因小兒過食煎爆之物,或因乳母過食濃味,以致熱積胃中,遂令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治宜清熱為主,加味溫膽湯主之。
加味溫膽湯
陳皮 半夏(姜制) 茯苓 麥冬(去心) 枳實(shí)(麩炒) 生甘草 竹茹 黃連(姜炒)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熱吐須用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良,麥冬枳實(shí)生甘草,竹茹黃連水煎嘗。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食入即吐因胃熱,口渴飲冷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加味溫膽湯可痊。
【注】熱吐之證,或因小兒過食煎爆之物,或因乳母過食濃味,以致熱積胃中,遂令食入即吐,口渴飲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治宜清熱為主,加味溫膽湯主之。
加味溫膽湯
陳皮 半夏(姜制) 茯苓 麥冬(去心) 枳實(shí)(麩炒) 生甘草 竹茹 黃連(姜炒)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熱吐須用溫膽湯,陳皮半夏茯苓良,麥冬枳實(shí)生甘草,竹茹黃連水煎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