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青盲第七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目盲候∶眼無障翳而不見物謂之盲。此由小兒臟內(nèi)有停飲而無熱,但有飲水積漬于肝也。目是五臟之精華,肝之外候也,肝氣通于目,為停飲所漬,臟氣不宣和,精華不明審,故不赤痛亦無障翳而不見物,故名青盲也。

    《龍木論》治小兒青盲外障候,此眼初患時(shí),于母胎中或受驚邪之氣,致令生后五、七歲以來,便乃患眼。其初患之時(shí),夜臥多驚,嘔吐痰涎黃汁,漸漸失明。還從一眼先患,后乃相牽俱損,致使然也。宜服牛膽丸、犀角飲方立效。(二方并見本門。)

    《嬰童寶鑒》小兒雀目青盲眼歌∶

    小兒飲水久停肝,翳障全無辨物難;夜里不明為雀目,青盲晝夕一般看。

    《千金翼》治青盲方。

    黃牛膽 鉤藤(各半兩) 人參 羚羊角 藿香 廣香(各一兩) 琥珀(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薄荷湯化下。

    《龍木論》犀角飲子方

    犀角 防風(fēng) 黃芩 芍藥(各一兩) 羚羊角 知母(各二兩) 人參(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后,去滓溫服之。

    《圣惠》治小兒青盲不見物。羊子肝散方

    蕤仁(湯浸,去皮) 防風(fēng)(去蘆頭) 香豉(炒黃色。各一分) 井泉石(半兩,細(xì)研)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用羊子肝一片,并藥同研令爛。四、五歲兒分作二服,以新汲水下。甚者不過三、四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青盲及雀目菊花散方

    甘菊花 寒水石(各一分) 牯牛膽 雌雞肝(各一枚。并陰干)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取豬肝血調(diào)下半錢,不過三、五服驗(yàn),兼退翳,自然見物。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青盲不見物方。

    鼠膽 鯉魚膽(各二枚,取汁)

    上件二味相和,點(diǎn)眼用之立效。

    《圣惠》治小兒青盲腦痛方。

    鯉魚腦 鯉魚膽(各等分)

    上件藥相和令勻。點(diǎn) 中,日三、四服,神效。

    《圣惠》治小兒青盲,茫茫不見物方。

    真珠(半兩,研如粉) 白蜜(一合) 鯉魚膽(一枚)

    上件藥相和,煎一兩沸,候冷點(diǎn)眼中,當(dāng)淚出,藥歇即效。

    《圣惠》又方

    上用豬膽一枚,微火上煎之,良久,候冷,點(diǎn)如黍米大,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