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蛔蟲第二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小兒蛔蟲候∶蛔蟲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者。或因腑臟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痛,發(fā)作腫聚,行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貫傷心者則死。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若弦,今反脈洪而大,則是蛔也。

    《嬰童寶鑒》∶小兒蛔痛,為未五歲時食雞肉而變?yōu)橄x,蟲咬心而痛也。來去不定,故發(fā)歇也。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蛔蟲咬心痛候歌∶

    只為從前吃食粗,蟲生脾內瘦肌膚。愛甜怕苦(《鳳髓經(jīng)》云怕食)多生痛,痛便高聲病不除。形容但看人中上,從鼻并唇口亦烏。干漆去蟲兼定痛,蛔蟲盡取痛皆無。

    此因脾熱,食物太粗,是以物在脾內停,久不能化,感人血氣而化作蟲。其有數(shù)種形類不一∶有如馬尾者,有如釵條者,有如瓜子者。治當調氣血,去積毒,生肌肉也;次當去其蟲,定痛,行經(jīng)脈,安五臟。

    《鳳髓經(jīng)》歌括一同。有注云∶宜與使君子散取蟲。(方見本門。《吉氏家傳》方同。)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蛔蟲咬心痛候歌一同。后云∶此候與正蛔蟲候、吊病、盤腸、脾氣病四候皆相切磋,只人中黑色便是蛔候。先調氣正后取下蟲。又調氣用調胃散(方見積熱門中),取蟲用蛔疳散(方見本門)。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蛔蟲咬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痰涎方。

    檳榔 苦楝根 鶴虱(炒。各半兩,為末)

    上空心,熱茶下一錢,以意加減。忌粘食。

    《顱囟經(jīng)》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蟲渴,宜服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 膩粉(各一分)

    上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飲、茶任下二丸。

    《千金》治小兒蛔蟲方。

    上用楝術削上蒼皮,以水煮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為此有小毒。

    《千金》治小兒羸瘦,有蛔蟲方。

    上用 蘆二兩,以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與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 蓄三兩,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搗汁服亦佳。

    《千金》又方

    東引吳茱萸根白皮(四兩) 桃白皮(三兩)

    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千金》又方

    上取豬膏服之。(一云∶治蟯蟲。)

    《千金》又方

    上搗槐子,內下部中,瘥為度。(一云∶治蟯蟲。)

    《千金》又方

    上用楝實一枚內孔中。(一云∶治蟯蟲。)

    《千金》蘼蕪丸治少小有蛔蟲結在腹中,數(shù)發(fā)腹痛,微下白汁,吐悶寒熱,飲食不生肌肉,痿黃,四肢不相勝方。

    蘼蕪 貫眾 雷丸 山茱萸 天門冬 野狼牙(各八分) 蘆 甘菊花(各四分)

    上八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三歲飲服五丸,五歲以上以意漸加至十丸。加 蘆六分,名 蘆丸,治老小及婦人等萬病。腹內冷熱不通,急滿痛,胸膈堅滿,手足煩熱,上氣不得飲食,身體氣腫,腰腳不遂,腹內狀舉如水雞鳴,婦人月經(jīng)不調,無所不治。

    《千金翼》治小兒羸瘦,有蛔蟲方。

    蘆(五兩) 黍米泔(二升)

    上切,以內泔中,以水三升五合,煮取二升。五歲兒服五合,日三服。兒大者服一升。

    《千金翼》治蛔蟲方。

    上用莢 煮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飼小兒,殺蛔蟲。

    《外臺》∶《千金》療小兒蛔蟲方。

    上用大麻子研取汁,與服之。

    《外臺》∶《千金》又方

    上用石榴根一把,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

    姚和眾治孩兒蛔蟲方。

    上用葶藶子一分,生為末、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盡。

    《兵部手集》治小兒蛔蟲嚙心腹痛方。

    上用鶴虱細研,以肥豬肉汁下。五歲一服二分,蟲出便止。余藥以意增減。

    陶隱居治小兒蛔蟲方。

    上用薏苡仁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去蛔蟲,大效。

    《圖經(jīng)》治蛔蟲方。

    上用鼴鼠肉,小兒炙食之,殺蛔蟲。

    《圖經(jīng)》治小兒疳蛔方。

    上用鸕 屎,紫色如花。南人用治小兒疳蛔。干碾為末,炙豬肉點與啖。有奇功。

    《圖經(jīng)》治小兒疳蛔咬心,心腹脹滿,黃瘦,亦下寸白蟲方。

    上用醋林子單搗為末,酒調一錢匕,服之甚效。(出邛州山野林溝中,其木高碩,余枝條繁茂。三月間花色白,四出。

    九月、十月結子累累,數(shù)十枚成朵,生青熟赤,略類櫻桃,而蒂短,味酸。土人多以鹽醋收為果子。)

    《圣惠》治小兒蛔蟲攢心,合眼撲手,心悶。貫眾散方

    貫眾 狗脊 野狼牙草 萆 (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多吐蛔蟲。鶴虱散方

    鶴虱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分) 川樸硝(半兩)

    上藥搗,粗羅為散。都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三歲兒溫服半合,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疼痛。檳榔散方

    檳榔 酸石榴根(各三分) 野狼牙草 赤芍藥 川樸硝(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蛔蟲發(fā)作,心痛多吐。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 苦參(銼) 黃連(去須) 竹 野狼牙草(各三分) 雄黃(半兩,細研) 雷丸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一、二歲兒不計時,以稀粥飲調下半錢。兒稍大,以意加之。若下部癢,綿裹少許內之,日二度。如不癢,即勿用。《嬰孺》方同名苦參散。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生干地黃散方

    生干地黃 鶴虱 酸石榴根(銼) 檳榔(各半兩) 苦楝根(一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四歲兒空心,以熱茶調下半錢。午后再服,取蟲下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腹藏有蛔蟲。苦楝根散方

    苦楝根 鶴虱 薏苡根(銼) 檳榔 牽牛子(微炒。各一兩) 糯米(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歲兒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磧捍笮∨R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桃仁散方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木香 狗脊 白蕪荑 野狼牙草 苦楝根皮(銼) 鶴虱 檳榔(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歲兒每服煎苦楝根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腹內有蛔蟲,時時 痛。胡粉丸方

    胡粉(三分) 豬膽(三枚) 麝香 牛黃(各一分)

    上件藥都研為末,用膽汁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五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七丸。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 痛,四肢逆冷,干嘔不吐,面色青,宜服化蟲干漆丸方

    干漆(二錢) 膽子礬(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蔥白湯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以石榴皮湯下二丸,日三服。三、四歲兒三丸?!度f全方》同,但二物等分。

    《圣惠》又方

    胡粉(一分) 膩粉(半兩)

    上件藥細研令勻。五歲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若用羊子肝一具,煮熟細切,以藥末拌和與兒食之更佳。

    《圣惠》治小兒蛔蟲動作,多吐清水。蕪荑仁散方

    蕪荑仁(三分) 野狼牙草(半兩) 白蘞(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或吐清水。麝香散方

    麝香(一錢,研入) 萆 苦楝根(各一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 豬膽三枚,取汁和令勻。曝干后,卻研為末。每服以蕪荑湯調下半錢??磧捍笮∫砸庠鰷p。

    《圣惠》治小兒蛔蟲攻臟腑 痛,下蟲檳榔散方

    檳榔 苦楝根皮(銼) 東引石榴根皮(銼,各半兩) 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五歲兒每服以熱茶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

    醋 石榴根(半兩,入土五寸,東引者) 檳榔(一枚)

    上件藥切碎,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滓。入粟米半合煮稀粥,空心與食,蟲下快利,立瘥。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神效方。

    上用干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一合,生油一橡斗子,空心調下一字。不過三服,當取下蟲即瘥。

    《圣惠》又方

    上用薏苡根二兩去土,銼。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去滓。一、二歲兒每服一合,三、四歲至五、六歲兒二合,空心服之。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

    上用楝樹根白皮半兩,細銼。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為二服。

    《嬰孺》治小兒蛔蟲方。

    巴豆(一個,去皮心,炒煙盡) 桃仁(二個)

    上杵丸之。先宿不食,以黍米泔濃汁半升下一丸,大人服盡,五歲兒服其半,小兒減藥及泔汁。泔汁冷凍飲料,熱即發(fā)。

    張渙木香桃仁丹方 治蛔蟲攻心,痛不可忍。

    木香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香熟) 黑狗脊 鶴虱(揀凈。各一兩) 檳榔(一分) 苦楝根皮(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 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點麝香湯下,不拘時候。

    《萬全》又方

    鶴虱 使君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煎肥豬肉汁調下半錢,其蟲便出。

    《玉訣》蔥湯丸下蛔蟲諸積方。

    水銀 白扁豆 巴豆霜 白附子

    上各等分末,面糊丸如此○大。五丸,煨,姜蔥湯吞下。

    《三十六種》治蛔蟲咬心痛干漆丸方

    干漆 青黛 輕粉 甘遂(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薄荷湯調下。

    《四十八候》蛔疳散方

    使君子(一分) 檳榔(一個) 輕粉(一字) 定粉(一錢) 茴香 黃丹 苦楝根(末,炒。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臨臥時煎肉汁湯調下。須進三、二服,蟲下再調氣。

    《趙氏家傳》∶凡小兒因熱著后吐逆不止,或躁渴,飲水無度,入口即吐,至四、五日不止。雖吐逆稍定,或發(fā)驚癇,或有用手向口探取之狀,此蓋蛔蟲攻心所致。俗醫(yī)不曉此,只取止吐、治驚藥治之,必不驗。又蛔蟲三兩日向上攻心,吐逆不止。五、七日皆垂頭向下,故令小兒疾病無處可曉,皆蛔所作也。據(jù)此形證,當須用安蛔藥治之。未驗仍取蛔藥,無不愈者。小兒或患傷寒不能得汗,亦由此蟲所攻,仲景所謂蛔厥者是也。凡有蛔者,眼多有赤脈。京師徐助教方安蛔寸金散

    干漆(一兩半,炒煙盡,為細末) 雄黃(半兩,研)

    上同研勻,以新汲水及油一兩滴,調下一錢。若未驗,服取蛔蟲藥。

    《吉氏家傳》使君子散取小兒蛔蟲方。

    上用使君子不計多少,火上炒干為細末。每服半錢,大者一錢,五更空心飯飲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蛔蟲 刺,心腹疼痛方。

    上用石榴皮一兩,以水一大盞,煎四分,去滓,分作二服。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蛔疳方∶孩兒蛔咬痛攢心,忽發(fā)來時面帶青,唇黑兒如灰土色,使君四味可通靈。

    使君子散

    使君子(七個) 輕粉 蕪荑 鶴虱(各半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五更米飲調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小兒蛔蟲攻腹痛,無時嘔逆涎沫。取蟲散方

    使君子肉 東引石榴根皮 鶴虱(各二錢) 輕粉(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煮雞肉汁下。五更早兩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