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朱排山柑園雜識∶喇嗎嘗進瑤池水,水香如蓮,色白而重,以玻璃器貯之,數(shù)百年不涸不變,人飲之能療百病,康熙五十三年遣理藩院員外盛柱取之,自京出西寧口,望西北行。凡七千里,至星宿海,即世所稱火敦腦兒也。更西北行三千里,達昆侖山,山形如桃,皆積雪,人不能上,測影高三百余丈,山前名孔雀門,后名馬門,左名獅門,右名象門,山四隅各有一山,皆低于昆侖,孔雀門內(nèi)有池,名麻蓬達。華言天河也,四山之水,合流于天河,河水伏流至星宿海,復流出入中國。去昆侖西北四五里即瑤池。池匝百八十里,岸傍皆雪,水中有五色細砂,滑膩可食,取水一瓶,并圖山川風土而歸,往返凡二年零六月。
稀痘取沙,與小兒常食之,即永不出痘。
《儒門事親》(公元 1228 年? )金.張從正(子和、戴人)。十五卷。主張治療用汗吐下三法,用要偏于寒涼,但在攻邪方面有其長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朱排山柑園雜識∶喇嗎嘗進瑤池水,水香如蓮,色白而重,以玻璃器貯之,數(shù)百年不涸不變,人飲之能療百病,康熙五十三年遣理藩院員外盛柱取之,自京出西寧口,望西北行。凡七千里,至星宿海,即世所稱火敦腦兒也。更西北行三千里,達昆侖山,山形如桃,皆積雪,人不能上,測影高三百余丈,山前名孔雀門,后名馬門,左名獅門,右名象門,山四隅各有一山,皆低于昆侖,孔雀門內(nèi)有池,名麻蓬達。華言天河也,四山之水,合流于天河,河水伏流至星宿海,復流出入中國。去昆侖西北四五里即瑤池。池匝百八十里,岸傍皆雪,水中有五色細砂,滑膩可食,取水一瓶,并圖山川風土而歸,往返凡二年零六月。
稀痘取沙,與小兒常食之,即永不出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