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哽氣附)
《寶鑒》∶兒氣逆者,為乳母煩惱、憂悶,乳氣凝滯胸中,灌擊其乳,飲之成疾。面黃白,乳哺減少,夜啼及,但無精彩,勿取轉(zhuǎn),轉(zhuǎn)之則劇。
成 薤(五兩) 黍米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藥,煎取一升,次下薤米,米熟藥成。稍稍服之。
《仙人水鑒》小兒患?xì)猓X患便服此方。
水蛭 冬青葉 白樟木葉
上各少許,搗取汁,灌之即瘥。
《聚寶方》透關(guān)丸治小兒哽氣,行心經(jīng)方。
續(xù)隨子(半兩) 大黃(三錢,末) 長檳榔(一枚) 木通(半錢,末) 甘遂 大戟(各末一錢) 膩粉(一錢匕)
上七味除粉外,將諸藥末與續(xù)隨子同搗,用馬尾羅隔去續(xù)隨子皮不用,便與童子、室女小便拌勻(謂之陰陽酒。)
入粉如硬糊,日曬稍干,以水、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燈心、竹葉湯下。一時(shí)辰間,以小便色異為效。
小兒五歲以下七丸,十歲以下十丸。更加減,湯使如前服。
《王氏手集》治小兒氣。橘紅膏方
紅橘皮(去瓤) 芎 白術(shù) 當(dāng)歸(各等分)
上同為末,煉蜜和為膏。量兒大小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木香分氣丸理一切氣。
青橘皮(一兩) 牽牛(二兩,炒令熟) 木香(一分)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綠豆大。生姜湯下五丸,五、七、八丸。
《吉氏家傳》治哽氣。真珠散
真珠 生犀(各半兩) 龍腦(一字) 香附子(四錢,去毛凈、洗)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煎人參湯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調(diào)氣桂枝散取轉(zhuǎn)后皆可服之。
赤芍藥 桂心 藿香 白術(shù)(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飯飲調(diào)下。
《千金》灸法∶不能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二、七壯。小兒減之。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shí)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xué)習(xí)。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哽氣附)
《寶鑒》∶兒氣逆者,為乳母煩惱、憂悶,乳氣凝滯胸中,灌擊其乳,飲之成疾。面黃白,乳哺減少,夜啼及,但無精彩,勿取轉(zhuǎn),轉(zhuǎn)之則劇。
成 薤(五兩) 黍米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藥,煎取一升,次下薤米,米熟藥成。稍稍服之。
《仙人水鑒》小兒患?xì)猓X患便服此方。
水蛭 冬青葉 白樟木葉
上各少許,搗取汁,灌之即瘥。
《聚寶方》透關(guān)丸治小兒哽氣,行心經(jīng)方。
續(xù)隨子(半兩) 大黃(三錢,末) 長檳榔(一枚) 木通(半錢,末) 甘遂 大戟(各末一錢) 膩粉(一錢匕)
上七味除粉外,將諸藥末與續(xù)隨子同搗,用馬尾羅隔去續(xù)隨子皮不用,便與童子、室女小便拌勻(謂之陰陽酒。)
入粉如硬糊,日曬稍干,以水、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燈心、竹葉湯下。一時(shí)辰間,以小便色異為效。
小兒五歲以下七丸,十歲以下十丸。更加減,湯使如前服。
《王氏手集》治小兒氣。橘紅膏方
紅橘皮(去瓤) 芎 白術(shù) 當(dāng)歸(各等分)
上同為末,煉蜜和為膏。量兒大小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木香分氣丸理一切氣。
青橘皮(一兩) 牽牛(二兩,炒令熟) 木香(一分)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綠豆大。生姜湯下五丸,五、七、八丸。
《吉氏家傳》治哽氣。真珠散
真珠 生犀(各半兩) 龍腦(一字) 香附子(四錢,去毛凈、洗)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煎人參湯下。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調(diào)氣桂枝散取轉(zhuǎn)后皆可服之。
赤芍藥 桂心 藿香 白術(shù)(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飯飲調(diào)下。
《千金》灸法∶不能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二、七壯。小兒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