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久瘧第十九

    作者: 劉昉

    《巢氏病源》大人、小兒久瘧候∶夫瘧,皆由傷暑及傷風(fēng)所為。熱盛之時,發(fā)汗、吐下過度,腑臟空虛,榮衛(wèi)傷損,邪氣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乃休作也。夫瘧歲歲發(fā),至三歲發(fā),連日發(fā)不解,脅下有痞。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虛其津液,先其時發(fā)其汗。服湯先小寒,寒者引衣自溫,復(fù)汗出,小便自引利即愈也。

    《仙人水鑒》∶小兒患瘧經(jīng)年不瘥者,宜服此方。

    水蛭 狗蟲(各一枚) 雄黃 阿魏(各少許)

    上同研細末,以馬汗為膏,涂于手中心,立瘥。(狗蟲既與水蛭同用,恐是虻蟲。)

    《外臺》∶《救急》療瘧連綿積日不瘥。常山散方

    常山 羚羊角(炙令焦) 烏梅肉(炙令燥。各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上五味搗為散,以竹葉煮,欲取六、七合飲,及再用調(diào)常山散三方寸匕,未發(fā)前一服。若瘥,停。不瘥,臨欲發(fā)又進二方寸匕。老小以意量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圣惠》小兒瘧,累發(fā)不定。砒霜丸方

    砒霜(醋熬三遍,細研) 朱砂(細研。各一分) 相思子 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各七枚) 母丁香(四枚) 阿魏(半錢,面裹煨,面熟為度) 常山(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于未發(fā)前以冷水下一丸。每一歲加一丸。

    《圣惠》治小兒久瘧不斷,胸脅下痞堅。蜀漆丸方

    蜀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黃連(去須) 桂心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 川芒硝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久瘧不瘥。神效方

    蜘蛛(五枚,大者去腳,研如膏) 蝙蝠(炙令微焦) 鱉甲(涂醋、炙令黃,取去裙 。各一枚) 麝香(半兩,細研) 蛇蛻皮(一條,全者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于五月五日午時以蜘蛛膏入,煉了蜜同和如麻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五丸。小兒以茶下二丸。

    《嬰孺》治小兒結(jié)痰積寒,熱久纏困。常山湯方

    常山 甘草(炙) 前胡(各六分) 大黃(七分,蒸三升米下)

    上以水七升,煮三升三合后令冷。八、九歲兒第一服六合;第二服七合;第三服八合。四歲初服三合;中四合;后五合。危篤者,差增至發(fā)時三服畢。

    《嬰孺》治少小久瘧不斷,胸脅下有堅痞。蜀漆丸方

    蜀漆(炒) 黃連 桂心(各三分) 杏仁 葶藶(炒。各六分)

    上為末,蜜丸。六歲兒服小豆大四丸。十歲,梧桐子大三丸,日進三服。得快利為度,節(jié)飲食將息。

    《嬰孺》治小兒患癖、瘧發(fā)無時。服三棱子飲后,宜服牡蠣散

    牡蠣 知母 常山 烏梅肉(炒) 人參(各三兩) 鱉甲(四分,炙) 升麻 甘草(炙) 鹽豉(各三分) 桃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別研)

    上為末,空心酒下一錢。日再服,不吐利。

    《嬰孺》又方三棱飲子

    三棱根 鱉甲 大黃(各三分)

    上以水八合,煮二合半,為三服。乳母忌莧菜、油膩。

    張渙萬金丹治小兒痰盛挾積,寒熱往來,瘧疾久不瘥。

    阿魏(面裹,慢火煨、面熟為度) 真砒霜(醋半盞,慢火熬醋盡為度。各一錢) 朱砂(一分) 巴豆(去心膜,紙裹壓出油七枚以上,并各細研) 丁香 木香(各半兩) 相思子(二七個,各搗羅為細末)

    上件都一處研細,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于未發(fā)前新水下一粒至二粒。每一歲加一粒,十歲至十四歲止十粒。

    《活人書》治大人、小兒久瘧不愈,結(jié)為 瘕,寒熱。

    蜣 (炙,六分) 烏扇(燒存性) 黃芩 鼠婦(炒) 干姜(炮) 大黃 肉桂(去皮) 濃樸(炙) 紫葳(各三分) 芍藥 牡丹皮 蟲(炒。各五分) 葶藶(炒) 石韋(去毛) 瞿麥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二分) 人參 半夏(湯洗。各一分) 阿膠(炒) 蜂窠(各四分,炒)

    鱉甲(炙) 赤硝(各二十分) 柴胡(六兩,去苗)

    上搗,羅為末,鍛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于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成為丸如梧桐子大??招姆咄瑁杖S幸环綗o鼠婦、赤硝;加海藻三分、大戟一分。小兒服粟米大一粒,日二。

    《圣惠》灸法∶小兒瘧久不愈者,灸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內(nèi)庭穴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