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臍、腌破臍附)
《圣惠》論曰∶夫小兒臍濕者,亦由斷臍之后,洗浴傷于濕氣,水入臍中,致令腫濕,經(jīng)久不干也。凡斷臍后,便多著艾濃裹,不得令兒尿濕著臍,切須慎之。往往中濕致腫,至百日以后,不可瘥也。
《嬰孺》論曰∶凡兒尿清者,冷與臍中水同,此當(dāng)令兒腹中疼痛,夭糾呼啼,面目青黑。此臍令至腫者,當(dāng)看臍腫輕重。重者,便即灸之八、九十壯。輕者,臍不大腫者,但出汗時啼呼者,搗當(dāng)歸、胡粉末敷之。仍灸粉絮,日日熨之,或至一日乃瘥,以啼呼止為候。
《顱囟》治孩子臍中不干。
白礬(一錢, 過) 龍骨(一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使拭臍干,摻之,用帕裹避風(fēng)。(《圣惠》方同,不用麝香。)
《千金》治小兒臍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散方
上用白石脂細研,熬令微暖,以粉臍瘡,日三、四度。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風(fēng)臍汁出。甘草散方
甘草(炙) 螻蛄(熬。各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安臍中瘥止,甚妙。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臍汁不瘥。黃柏黑散方
黃柏(炙,一兩) 釜底墨(四分)
上二味搗,和作散,以粉臍中即瘥。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臍著濕。暖鹽豉熨方
上用鹽、豉等分,搗作餅如錢許。安新瓦上炙令熱用,熨臍上瘥止。亦用黃柏末以粉之,妙。
《外臺》∶《備急》治小兒臍赤腫方。
杏仁(二分,熬令紫色) 豬牙車骨中髓
上二味先研杏仁,入此髓和令調(diào),涂之臍上。(《千金》同。)
《外臺》∶《備急》急治兒生過月臍汁出方。
上用絳帛燒灰研,敷臍中。(《千金》同。)
姚和眾治小兒臍腫方。
上用桂心,炙令熱熨之,日可四、五度。
《子母秘錄》小兒臍風(fēng)濕腫,久不瘥方。
上用蜂房燒灰,末敷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臍赤腫方。
上用杏仁杵如脂,掌中相和,敷臍上。
《圣惠》治小兒臍腫濕,久不瘥。封臍散方
胡粉(一分) 雄鼠糞(七枚,燒灰) 甑帶(一圍,燒灰) 干姜灰 綿帛灰 白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相和細研,加麝香末一錢??茨氂洳宦洌捶饽毐沭?。如未患敷之即終不患。燒藥時不得令有別灰也。
《圣惠》治小兒臍濕腫,逾月不止方。
干蝦蟆 皂莢子 白礬(并燒灰。各一分)
上件藥細研令勻,少少敷臍中。
《圣惠》治小兒臍中赤腫,汁出不止方。
蝦蟆 牡蠣(各一枚)
上件藥并燒為灰,細研如粉,每取少許敷臍中。日三、兩上即瘥。
《圣惠》治小兒臍濕不干方。
白礬(燒灰) 龍骨(各一分)
上件藥細研,敷臍中取瘥為度。(《頗囟經(jīng)》漢東王先生方同,皆有麝香少許。)
《圣惠》又方
上用白礬燒灰,細研敷之。
茅先生治小兒臍常濕不干方。
上用蠶蛻燒灰,入輕粉干貼。
錢乙柏墨散治小兒斷臍后,為水濕所傷,或 袍濕氣傷于臍中,或解脫風(fēng)冷所乘,故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銼) 釜下墨煤 亂發(fā)(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兒因剪臍傷于外風(fēng),故臍瘡不干方。
上以綿不拘多少,燒灰,舊綿亦佳,為末。每用少許,干摻之。
張渙∶嬰兒臍瘡腫濕,經(jīng)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方。
胡粉(細研) 干姜(燒灰,細研) 白石脂(燒存性,細研。各一錢)
上件同再研。用藥一字至半錢,敷臍中,時時用。
《良方》治小兒臍久不干出膿,赤腫及清水出。
上用當(dāng)歸焙干為末,研細,著臍中,頻用自瘥。予家小兒常病臍濕伍十余日,貼他藥皆不瘥,《圣惠》有十余方,從上試之,至此方一敷而干。后因尿濕瘡復(fù)病,又一貼愈。
《莊氏家傳》∶小兒患氣臍,臍大如栗,虛腫而軟痛。
上用竹瀝涂之,日數(shù)上自消。
《莊氏家傳》治嬰兒 縛尿濕腌破。
上用屋爛草為末,頻摻效。
《圣惠》灸法∶小兒臍腫,灸腰后對臍骨節(jié)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臍、腌破臍附)
《圣惠》論曰∶夫小兒臍濕者,亦由斷臍之后,洗浴傷于濕氣,水入臍中,致令腫濕,經(jīng)久不干也。凡斷臍后,便多著艾濃裹,不得令兒尿濕著臍,切須慎之。往往中濕致腫,至百日以后,不可瘥也。
《嬰孺》論曰∶凡兒尿清者,冷與臍中水同,此當(dāng)令兒腹中疼痛,夭糾呼啼,面目青黑。此臍令至腫者,當(dāng)看臍腫輕重。重者,便即灸之八、九十壯。輕者,臍不大腫者,但出汗時啼呼者,搗當(dāng)歸、胡粉末敷之。仍灸粉絮,日日熨之,或至一日乃瘥,以啼呼止為候。
《顱囟》治孩子臍中不干。
白礬(一錢, 過) 龍骨(一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使拭臍干,摻之,用帕裹避風(fēng)。(《圣惠》方同,不用麝香。)
《千金》治小兒臍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散方
上用白石脂細研,熬令微暖,以粉臍瘡,日三、四度。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風(fēng)臍汁出。甘草散方
甘草(炙) 螻蛄(熬。各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安臍中瘥止,甚妙。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臍汁不瘥。黃柏黑散方
黃柏(炙,一兩) 釜底墨(四分)
上二味搗,和作散,以粉臍中即瘥。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臍著濕。暖鹽豉熨方
上用鹽、豉等分,搗作餅如錢許。安新瓦上炙令熱用,熨臍上瘥止。亦用黃柏末以粉之,妙。
《外臺》∶《備急》治小兒臍赤腫方。
杏仁(二分,熬令紫色) 豬牙車骨中髓
上二味先研杏仁,入此髓和令調(diào),涂之臍上。(《千金》同。)
《外臺》∶《備急》急治兒生過月臍汁出方。
上用絳帛燒灰研,敷臍中。(《千金》同。)
姚和眾治小兒臍腫方。
上用桂心,炙令熱熨之,日可四、五度。
《子母秘錄》小兒臍風(fēng)濕腫,久不瘥方。
上用蜂房燒灰,末敷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臍赤腫方。
上用杏仁杵如脂,掌中相和,敷臍上。
《圣惠》治小兒臍腫濕,久不瘥。封臍散方
胡粉(一分) 雄鼠糞(七枚,燒灰) 甑帶(一圍,燒灰) 干姜灰 綿帛灰 白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相和細研,加麝香末一錢??茨氂洳宦洌捶饽毐沭?。如未患敷之即終不患。燒藥時不得令有別灰也。
《圣惠》治小兒臍濕腫,逾月不止方。
干蝦蟆 皂莢子 白礬(并燒灰。各一分)
上件藥細研令勻,少少敷臍中。
《圣惠》治小兒臍中赤腫,汁出不止方。
蝦蟆 牡蠣(各一枚)
上件藥并燒為灰,細研如粉,每取少許敷臍中。日三、兩上即瘥。
《圣惠》治小兒臍濕不干方。
白礬(燒灰) 龍骨(各一分)
上件藥細研,敷臍中取瘥為度。(《頗囟經(jīng)》漢東王先生方同,皆有麝香少許。)
《圣惠》又方
上用白礬燒灰,細研敷之。
茅先生治小兒臍常濕不干方。
上用蠶蛻燒灰,入輕粉干貼。
錢乙柏墨散治小兒斷臍后,為水濕所傷,或 袍濕氣傷于臍中,或解脫風(fēng)冷所乘,故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銼) 釜下墨煤 亂發(fā)(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兒因剪臍傷于外風(fēng),故臍瘡不干方。
上以綿不拘多少,燒灰,舊綿亦佳,為末。每用少許,干摻之。
張渙∶嬰兒臍瘡腫濕,經(jīng)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方。
胡粉(細研) 干姜(燒灰,細研) 白石脂(燒存性,細研。各一錢)
上件同再研。用藥一字至半錢,敷臍中,時時用。
《良方》治小兒臍久不干出膿,赤腫及清水出。
上用當(dāng)歸焙干為末,研細,著臍中,頻用自瘥。予家小兒常病臍濕伍十余日,貼他藥皆不瘥,《圣惠》有十余方,從上試之,至此方一敷而干。后因尿濕瘡復(fù)病,又一貼愈。
《莊氏家傳》∶小兒患氣臍,臍大如栗,虛腫而軟痛。
上用竹瀝涂之,日數(shù)上自消。
《莊氏家傳》治嬰兒 縛尿濕腌破。
上用屋爛草為末,頻摻效。
《圣惠》灸法∶小兒臍腫,灸腰后對臍骨節(jié)間三壯,炷如小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