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詩·周南·國風(fēng)》∶ ,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王氏《詩義》以為 ,以為藥,能使人有子?!稜栄拧吩啤?,馬 。馬 ,車前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帝日∶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shù)然也。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shí)下,故有子。(癸謂任癸,北方水,脈名也。任脈、沖脈皆奇經(jīng)脈也。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jīng)血漸盈,應(yīng)時(shí)而下。天真之氣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故愆期者謂之有病。)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有陰陽之質(zhì)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dòng)應(yīng)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兑住は缔o》曰∶男女合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也。)
《千金》論曰∶夫欲求子者,當(dāng)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與德合并。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克及與刑殺沖破,并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慎無措意??v或得者,于后終亦累人。若其相生并遇福德者,仍須根據(jù)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矣。禁忌法,受胎時(shí)日,推王相貴宿日法,(并載本門中。)
《千金》論曰∶凡人無子,當(dāng)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殃。夫治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導(dǎo)蕩胞湯,無不有子也。(四方并見本門中)
《千金》論曰∶古者求子,多用慶云散、承澤丸。今代人絕不用此,雖未試驗(yàn),其法可重,故述之。(二方并見本門中)
《千金》論曰∶陰陽調(diào)和,二氣相感,陽施陰化,是以有娠。而三陽所食則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
精氣成于胞里,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脈不流,象形而變,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是以男女未分,故未滿三月者,可服藥方術(shù)轉(zhuǎn)之,令生男也。(方術(shù)并見本門中。)
《千金》曰∶御女之法,交會(huì)者當(dāng)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風(fēng)、大雨、大霧、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虹 地動(dòng)。若御女者,則損人神不吉,損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癲癡頑愚,喑啞聾聵,攣跛盲眇,多病短壽,不孝不仁。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灶圊廁之側(cè)、冢墓尸樞之傍,皆悉不可。夫交合如法,則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調(diào)順,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競集。若不如法,則有薄德愚癡,惡人來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兇險(xiǎn),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屢至。夫禍福之應(yīng),有如影響,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若欲求子者,但待婦人月經(jīng)絕后一日、三日、五日,擇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貴宿日,以生氣時(shí)夜半后乃施瀉,有子皆男,必壽而賢明高爵也。以月經(jīng)絕后二日、四日、六日施瀉,有子必女,過六日后勿得施瀉,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王相日春甲乙 夏丙丁 秋庚辛 冬壬癸月宿日正月一日 六日 九日 十日 十一日 十二日 十四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 七日 八日 九日 十 日 十二日 十四日 十 九 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 二日 五日 六日 七 日 八 日 十 日 十 七 日 二 十 日 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八 日 十 日 十五日 十 八 日 二十二日 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 二日 三日 四日 五 日 六 日 十二日 十 五 日 二 十 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六月一日 三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 八日 十一日 十六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八月五日 八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九月三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六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 四日 九日 十日 十四日 十七日 十八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九日十一月一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六日 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 九日 十二日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七日 二十四日
春甲寅乙卯 夏丙午丁巳
秋庚申辛酉 冬壬子癸亥
若與此上件月宿日相合者尤益。
《千金》黃帝雜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dú)馕炊ǎ蛞越缓?,令人發(fā)癰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莖中痛。面失血色,及遠(yuǎn)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且婦人月事未絕而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駁也。
《圣惠》∶夫婦人無子者,其事有三也。一者墳?zāi)共凰?,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婦疹,皆使無子。若是墳?zāi)共凰?,年命相克,此二者非藥能益。若夫病婦疹,須將藥餌,故得有效也。然婦人挾疾無子,皆由勞血,血?dú)馍。蛟陆?jīng)澀閉,或崩血帶下,致陰陽之氣不和,經(jīng)血之行乖候,故無子也。診其右手關(guān)后尺脈浮則為陽,陽脈絕,無子也。又脈微澀,中年得此為絕產(chǎn)也。少陰脈如浮緊,則絕產(chǎn)。惡寒尺寸俱微弱者,則絕產(chǎn)也。
《圣惠》∶夫婦人子臟虛冷無子者,由將攝失宜,飲食不節(jié),乘風(fēng)取冷,或勞傷過度,致風(fēng)冷之氣乘其經(jīng)血,結(jié)于子臟,子臟則冷,故令久無子也。
《葛氏肘后》婦人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方。
禹余糧 赤石脂 牡蠣 桂心 烏賊魚骨 灶下黃土
上為末,各等分。以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葛氏肘后》又方
干姜 經(jīng)墨(各一兩)
上末為丸。酒下日三丸,神效。
鹿茸 當(dāng)歸(各二兩) 蒲黃(半兩)
上搗篩。酒服一錢匕,稍加至方寸匕。
上好墨末一匕,飲服。
上燒露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大神效。
上常炙豬腎脂食之,面裹煮吞之,亦佳。
《葛氏肘后》婦人無病,觸禁久不生子,常候月水絕后一日交接為男,二日為女,三日為男,四日為女,五日為男,六日為女。過此則女間閉不成,勿復(fù)交接,更時(shí)后日,徒然無益,浪辛苦也。
柏子仁(一升) 茯苓(米酒二升)
上搗,合乳和服十丸,即佳。
大黃(七分) 黝參(五分) 皂莢 杏仁 吳茱萸(二兩) 半夏 前胡(各一分)
上搗蜜丸,服二十丸,不過半年有子,根據(jù)前法即定男女也。
《千金》七子散治丈夫風(fēng)虛目暗,精氣衰少亦無子,補(bǔ)不足方。(《千金翼》同。)
五味子 牡荊子 菟絲子 車前子 菥 子 石斛 薯蕷 熟地黃 杜仲 鹿茸 遠(yuǎn)志(各八銖) 附子 蛇床子 芎 (各六銖) 山茱萸 天雄 人參 茯苓 黃 牛膝(各五銖) 桂心(十銖) 巴戟天(十二銖) 蓯蓉(十二銖) 鐘乳粉(八銖)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為度。禁如藥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一方加覆盆子八銖。求子法一根據(jù)前篇。
《千金》樸消蕩胞湯治婦人立身已來全不產(chǎn),及斷緒久不產(chǎn)三十年者方。
樸消 牡丹 當(dāng)歸 大黃 桃仁(生用。各三銖) 細(xì)辛 濃樸 桔梗 赤芍藥 人參 茯苓 桂心 甘草 牛膝 橘皮(各二銖) 虻蟲(十枚) 水蛭(十枚) 附子(六銖)
上十八味 咀,以清酒五升,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服相去三時(shí),更服如常。覆被取少汗,汗不出,冬日著火籠之,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nèi)有此惡物令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diào),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可,二三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食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后仍著道藥。(《千金翼》不用桔梗,甘草。)
《千金》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服前樸消湯,后著坐導(dǎo)藥方。
皂莢 山茱萸(《千金翼》作苦瓜) 當(dāng)歸(各一兩) 細(xì)辛 五味子 干姜(各二兩) 大黃 礬石 戎鹽 蜀椒(各半兩)
上十味末之,以絹袋盛,大如指,長三寸,盛藥令滿,內(nèi)婦人陰中。坐臥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時(shí)去之,更安新者,一日一度,必下青黃冷汁,汁盡止即可。幸御自有子,若未見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一本,別有葶藶、砒霜各半兩,此藥為服樸硝湯恐去冷惡物出不盡,以導(dǎo)藥下之,值天陰冷不疼,不須著導(dǎo)藥。有著鹽為導(dǎo)藥者,然不如此藥。其服樸硝湯后即安導(dǎo)藥,經(jīng)一日外服紫石門冬丸。
《千金》紫石門冬丸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方。
紫石英 天門冬(各三兩) 當(dāng)歸 芎 紫葳 卷柏 桂心 烏頭 干地黃 牡蒙(《千金翼》作牡荊,《外臺(tái)》作牡蒙) 禹余糧 石斛 辛夷(各一兩) 人參 桑寄生 續(xù)斷 細(xì)辛 濃樸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三十銖) 柏子仁(一兩) 薯蕷 烏賊骨 甘草(各一兩半)
上二十六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桐子大十丸。日三,漸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熱為度。不禁房室。夫行不在不可服,禁如藥法。比來服者,不至盡劑即有娠。
《千金》白薇丸主令婦人有子方。
白薇 細(xì)辛 防風(fēng) 人參 秦椒 秦艽 桂心 牛膝 白蘞(一云白芷) 蕪荑 沙參 芍藥 五味子 白僵蠶牡丹 蠐螬(各一兩) 干漆 柏子仁 干姜 卷柏 附子 芎 (各三十銖) 紫石英 桃仁(各一兩半) 鐘乳 干地黃 白石英(各二兩) 鼠婦(半兩) 水蛭 虻蟲(各十五枚) 吳茱萸(十八銖) 麻布叩復(fù)頭(一尺,燒)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當(dāng)有所去,小覺有異即停服。
《千金》慶云散主丈夫陽氣不足,不能施化,施化無成方。(《千金翼》同)
覆盆子 五味子(各一升) 天雄(一兩) 石斛 白術(shù)(各三兩) 桑寄生(四兩) 天門冬(九兩) 菟絲子(二升) 紫石英(二兩)
上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服。素不耐冷者,去寄生加細(xì)辛四兩;陽氣不少而無子者,去石斛加檳榔十五枚。
《千金》承澤丸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chǎn)方。(《千金翼》同)
梅核仁 辛夷(各一升) 葛上亭長(七枚) 澤蘭子(五分) 溲疏(三兩) 本(一兩)
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若腹中無堅(jiān)癖積聚者,去亭長加通草一兩。
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乃內(nèi)少蜜和為丸。
《千金》大黃丸主帶下百病無子,服藥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長蟲及清黃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方。
大黃(破如米豆,熬令黑)柴胡 干姜 樸硝(各一兩) 芎 (五兩) 蜀椒(二兩) 茯苓(如雞子大一枚)
上七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七丸,米飲下,加至十丸,以知為度,五日微下。
《千金》治女人積年不孕。吉祥丸方
天麻 柳絮 牡丹 茯苓 干地黃 桂心(各一兩) 五味子 桃花 白術(shù) 芎 (各二兩) 覆盆子(一斗) 桃仁(一百枚) 菟絲子 楮實(shí)子(各一升)
上十四味末之,蜜和丸如豆大。每服空心飲,若酒下五丸,日中一服,晚一服。
《千金》硝石大黃丸治十二 瘕及婦人帶下絕產(chǎn)無子,并欲服寒食散而腹中有 瘕實(shí)者,當(dāng)先服大丸下之,乃服寒食散。大丸不下水谷,但下病耳,不令人困方。
硝石(六兩。樸硝亦得) 大黃(八兩) 人參 甘草(各二兩)
上四味末之,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器中,以竹箸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以置火上。先內(nèi)大黃,常攪不息,使微沸盡一刻,乃內(nèi)余藥,又盡一刻,有余一刻,極微火,使可丸如雞子中黃。欲合藥當(dāng)先齋戒一宿,勿令小兒、女人、奴婢等見之。欲下病者用二丸,若不能服大丸者,可分作小丸,不可過四丸也。
欲令大,不欲令細(xì),能不分為善。若人羸者,可少食,強(qiáng)者不須食,二十日五度服,其和調(diào)半日乃下。若婦人服之下者,或如雞肝,或如米汁,正赤黑,或一升,或三升,下后慎風(fēng)冷;作一杯粥食之,然后作羹 ,自養(yǎng)如產(chǎn)婦法,六月則有子。禁生魚、豬肉、辛菜。若寒食散者,自如藥法,不與此同,日一服。(寒食散方未見。)
《千金》治月水不利閉塞,絕產(chǎn)十八年,服此藥二十八日有子。金城太守白薇丸方。
白薇 細(xì)辛(各三十銖) 人參 杜蘅(《古今錄驗(yàn)》用牡蠣) 牡蒙 濃樸 當(dāng)歸 紫菀 白僵蠶 半夏(各十八銖) 蜀椒 防風(fēng) 附子(各一兩半) 沙參 干姜 秦艽 牛膝(各半兩)
上十七味末之,蜜和,先食服如桐子大三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此藥不長將服,覺有娠則止,用之大驗(yàn)。(崔氏有桔梗、丹參十八銖。)
《千金》白薇丸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治之方。(《千金翼》同)
白薇 干姜 蜀椒 干地黃 車前子(各十八銖) 石膏 紫石英 本 子 卷柏(各三十銖) 芎 蛇床子 當(dāng)歸(各一兩) 太一余糧 白龍骨 麥門冬 遠(yuǎn)志 澤蘭 茯苓 赤石脂(各二兩) 覆盆子白芷 桃仁 人參(各一兩半) 細(xì)辛(三兩) 蒲黃 桂心(各二兩半) 橘皮(半兩)
上二十八味末之,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再漸增,以知為度,亦可至五十丸。慎豬、雞、生冷、酥、滑、魚、蒜、驢馬牛肉等,覺有娠即停,三月止。擇食時(shí),可食牛肝及心。至四月、五月不須,不可故殺,令子短壽,遇得者大良。
《千金》治婦人絕產(chǎn),生來未產(chǎn),蕩滌腑臟,使玉門受子精。秦椒丸方
秦椒 天雄(各十八銖) 元參 人參 白蘞 鼠婦 白芷 黃 桔梗 露蜂房 白僵蠶 桃仁 蠐螬 白薇 細(xì)辛 蕪荑(各一兩) 牡蒙 沙參 防風(fēng) 甘草 牡丹皮 牛膝 卷柏 五味子 芍藥 桂心 大黃 石斛 白術(shù)(各三十銖) 柏子仁 茯苓 當(dāng)歸 干姜(各一兩半) 澤蘭 干地黃 芎 (各一兩十八銖) 干漆 白石英 紫石英 附子(各二兩) 鐘乳(二兩半) 水蛭(七十枚) 虻蟲(一百枚) 麻布叩復(fù)頭(七寸燒)
上四十四味末之,蜜丸。酒服十丸,如梧子。日再,稍加至二十丸。若有所去,如豆汁,鼻涕,此是病出,覺有孕即停。
《千金》治婦人始覺有娠,養(yǎng)胎并轉(zhuǎn)女為男。丹參丸方
丹參 續(xù)斷 芍藥 白膠 白術(shù) 柏子仁 甘草(各二兩) 東門上雄雞頭(一枚) 當(dāng)歸 吳茱萸 橘皮(各一兩十八銖) 白芷 冠纓(燒灰。各一兩) 蕪荑(十八銖) 干地黃(一兩半) 犬卵(一具,干) 人參 芎 干姜(各三十銖)
上十九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如梧子大。
《千金》又方
取原蠶矢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
取弓弩弦一枚,絳囊盛帶婦人左臂。一法,系腰下,滿百日去之。
取雄黃一兩,絳囊盛帶之;要女者帶雌黃。
上以斧一柄,于產(chǎn)婦臥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如不信者,待雞抱卵時(shí),根據(jù)此置于窠下,一窠雞子盡為雄也。
《千金》治勞損產(chǎn)后無子,陰中冷,溢出子門,閉積年不瘥,身體寒冷方。
防風(fēng)(一兩半) 桔梗(三十銖) 人參(一兩) 菖蒲 半夏 丹參 濃樸 干姜 紫菀 杜蘅(各十八銖) 秦艽 白蘞 牛膝 沙參(各半兩)
上十四味末之,白蜜和丸如小豆。食后服十五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二十丸,有身止。夫不在勿服之,服藥后七日方合陰陽。
《千金》柏子仁丸治婦人五勞七傷,羸冷瘦削,面無顏色,飲食減少,貌失光澤及產(chǎn)后斷緒無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補(bǔ)益方。
柏子仁 黃 干姜 白石英 紫石英 鐘乳(各二兩) 赤石脂 濃樸 桂心 白術(shù) 蓯蓉 細(xì)辛 獨(dú)活 人參 五味子 石斛 白芷 芍藥 桔梗(各一兩) 蜀椒(一兩半) 防風(fēng) 烏頭(一方作牛膝) 干地黃(各三十銖) 澤蘭(二兩六銖) 本 蕪荑(各十八銖) 杜仲 當(dāng)歸 甘草 芎 (各四十二銖)
上三十味末之,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翼》無烏頭,有龍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兩,為三十三味,并治產(chǎn)后半身枯悴。)
《千金》大澤蘭丸治婦人虛損及中風(fēng)余病,疝瘕,陰中冷痛。或頭風(fēng)入腦,寒痹筋攣緩急,血閉無子,面上游風(fēng)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蛭钢欣淠?,胸中嘔不止,及泄痢淋瀝。或五臟六腑寒熱不調(diào),心下痞急,邪氣咳逆?;蚵┫鲁喟?,陰中腫痛,胸脅支滿?;蛏眢w皮膚中澀如麻痘,苦癢疾癖結(jié)氣。或四肢拘攣,風(fēng)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目眩無所見?;蛏蠚鈵汉?,灑淅如瘧;或喉痹鼻 ,風(fēng)癇癲疾;或月水不通,魂不定,飲食無味。并產(chǎn)后內(nèi)衄,無所不治,服之令人有子方。
澤蘭(三兩六銖) 本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十八銖) 芎 干地黃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一兩半) 桂心 石斛 白術(shù)(各一兩六銖) 白芷 蓯蓉 濃樸 防風(fēng) 薯蕷 茯苓 干姜 細(xì)辛 卷柏(各一兩) 蜀椒 人參 杜仲 牛膝 蛇床子 續(xù)斷 艾葉 蕪荑(各十八銖) 紫石英(三兩) 赤石脂 石膏(各二兩) 禹余糧(一兩。一本有枳實(shí)十八銖,麥門冬一兩半)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大二十丸至四十丸。久赤白痢去干地黃,石膏、麥門冬、柏子仁,加大麥 ,陳曲,龍骨,阿膠,黃連各一兩半。有鐘乳加三兩良。
《千金》紫石英天門冬丸主風(fēng)冷在子官,有子常墮落,或始為婦便患心痛,仍成心疾,月水都未曾來,服之肥充令人有子方。
紫石英 禹余糧 天門冬(各三兩) 烏頭 蓯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參 澤瀉(一作澤蘭)遠(yuǎn)志 蕪荑 杜仲(各二兩) 蜀椒 卷柏 寄生 石南 云母 當(dāng)歸(一作辛荑) 烏賊骨(各一兩)
上二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梧子大二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
《千金》鱉甲丸治女人少腹中積聚,大如七八寸盤面,上下周流痛不可忍,手足苦冷,咳噫腥臭。
兩脅熱如火灸,玉門冷如風(fēng)吹。經(jīng)水不通,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服之三十日便瘥、有孕。此是河內(nèi)太守魏夫人方。
鱉甲 桂心(各一兩半) 蜂房 元參 蜀椒 細(xì)辛 人參 苦參 丹參 沙參 吳茱萸(各十八銖) 蟲 干姜 牡丹 附子 水蛭 皂莢 當(dāng)歸 芍藥 甘草 防葵(各一兩) 蠐螬(二十枚)大黃 虻蟲(各一兩六銖)
上二十四味末之,蜜和丸。酒下七丸如梧子大,日三。稍加之,以知為度。
《千金》治婦人產(chǎn)后十二癥病,帶下無子,皆是冷風(fēng)寒氣。或產(chǎn)后未滿百日,胞絡(luò)惡血未盡,便利于懸圊上,及久坐,濕寒入胞里,結(jié)在少腹牢痛,為之積聚。小如雞子,大者如拳,按之跳手隱隱然,或如蟲嚙,或如針刺,氣時(shí)搶心,兩脅支滿,不能食飲,食不消化,上下通流?;蚴匚腹?,痛連玉門,背膊痛,嘔逆短氣,汗出,少腹苦寒,胞中創(chuàng),咳引陰痛,小便自出,子門不正,令人無子。腰胯疼痛,四肢沉重淫躍,一身盡腫,乍來乍去,大便不利,小便淋瀝,或月經(jīng)不通,或下如腐肉,青、黃、赤、白等如豆汁,夢想不祥。牡蒙丸方
(亦名紫蓋丸。)
牡蒙 桂心 吳茱萸 芎 濃樸 硝石 前胡 干姜 蟲 牡丹 蜀椒 黃芩 桔梗 茯苓 細(xì)辛 葶藶 人參(各十八銖) 當(dāng)歸(半兩) 大黃(二兩半) 附子(一兩六銖)
上二十味末之,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丸,日三。不知,加之至五、六丸,下赤白青黃物如魚子者,病根出矣。
《千金》治女人腹中十二疾。一曰經(jīng)水不時(shí),二曰經(jīng)來如清水,三曰經(jīng)水不通,四曰不周時(shí),五曰生不乳;六曰絕無子,七曰陰陽減少,八曰腹苦痛如刺,九曰陰中寒,十曰子門相引痛,十一曰經(jīng)來凍如葵汁狀,十二曰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時(shí),因與夫臥起,月經(jīng)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洗浴,當(dāng)時(shí)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瘡痍未瘥,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方。
半夏 赤石脂(各一兩六銖) 蜀椒 干姜 吳茱萸 當(dāng)歸 桂心 丹參 白蘞 防風(fēng)(各一兩) 盧(半兩)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每日空心酒服十丸,梧子大,日三;稍加,以知為度。
《外臺(tái)》∶《廣濟(jì)》療無子,令子宮內(nèi)炙丸方。(《圣惠方》同)
麝香(二分研) 皂莢(十分,涂酥炙,削去黑皮子) 蜀椒(六分汗)
上三味搗篩,蜜丸酸棗仁大。以綿裹,內(nèi)產(chǎn)宮中,留少綿線出;覺憎寒,不凈下多,即抽綿線出卻丸。藥一日一度換之,無問晝夜,皆內(nèi)無所忌。
《外臺(tái)》∶《廣濟(jì)》又方(《圣惠》本同)
蛇床子 石鹽 細(xì)辛 干姜 土瓜根(各四兩)
上五味搗散,取如棗核大。以綿裹,內(nèi)子宮中,以指進(jìn)之,根據(jù)準(zhǔn)前法中門。病未可,必不得近丈夫,余無所忌。
《外臺(tái)》∶《廣濟(jì)》又療婦人百病,斷絕緒產(chǎn)。白薇丸方
白薇 細(xì)辛 濃樸(炙) 椒(汗) 桔梗 鱉甲(炙。各五分) 防風(fēng) 大黃 附子(炮) 石硫黃(研。各六分) 牡蒙(二分) 人參 桑上寄生(各四分) 半夏(洗) 白僵蠶 續(xù)斷 秦艽 紫菀 杜蘅 牛膝 虻蟲(去翅足,熬) 水蛭(各三分) 紫石英(研) 樸硝 桂心 鐘乳 當(dāng)歸(各八分)
上二十七味,搗篩,蜜丸??崭箿鼐品缥嘧邮逋?,日二,漸加至三十丸,不吐不利。忌生冷、油膩、餳、生血物、人莧、生蔥、生菜,豬肉、冷水、粘食,陳臭。
《外臺(tái)》∶《延年》療婦人子臟偏僻,冷結(jié)無子。坐藥方(《圣惠方》同)
蛇床子 芫花(各三兩)
上二味搗篩,取棗大,紗袋盛,內(nèi)產(chǎn)門中,令沒指,袋少長作須去,任意臥著,慎風(fēng)冷。
《外臺(tái)》∶《廣濟(jì)》療久無子。白薇丸方
白薇 牡蒙 本(各五分) 當(dāng)歸 姜黃 干地黃(各七分) 人參 柏子仁 石斛 桂心 附子(炮) 五味子 防風(fēng) 吳茱萸 甘草(炙) 牛膝 芎 桑寄生(各六分) 禹余糧(八分) 秦椒(二分,汗)
上二十味搗篩,蜜丸如梧桐子,空腹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忌生蔥、生菜、熱面、蕎麥、豬肉、葵菜、蕪荑、菘菜、海藻、粘食、陳臭物等?!锻馀_(tái)》∶《廣濟(jì)》又療久無子斷緒,少腹冷痛,氣不調(diào)。地黃湯方
干地黃 牛膝 當(dāng)歸(各八兩) 芎 卷柏 防風(fēng)(各六分) 桂心 牽牛子(末。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三服。服別和一分牽牛末服。如人行四五里,更進(jìn)一服,以快利止。忌熱面、蕎麥、炙肉、生蔥、蕪荑、蒜、粘食等物。
《外臺(tái)》∶《經(jīng)心錄》茱萸丸療婦人陰寒十年無子方。(《圣惠方》同)
蜀椒(去目汗,末) 吳茱萸(各一升)
上二味蜜丸如彈子大。綿裹導(dǎo)子腸中,日再易,無所下,但開子臟,令陰溫即有子也。
《圣惠》治婦人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主之。白薇丸方
白薇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用) 熟干地黃 白龍骨(各一兩)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車前子 蛇床子 芎 干姜(炮裂,銼)細(xì)辛(各半兩) 本 卷柏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芷 覆盆子 菖蒲 人參(去蘆頭) 桂心 遠(yuǎn)志(去心) 白茯苓(各三分)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腹臟久積風(fēng)冷,血?dú)饽凉荒苄?,故令無子。宜服杜蘅丸方
杜蘅 防風(fēng)(去蘆頭) 白茯苓 細(xì)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白薇 牛膝(去苗) 沙參(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微炒)秦艽(去苗) 菖蒲 蒿本 蛇床子 桂心(各三分) 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有子即住服。
《圣惠》治婦人子臟風(fēng)冷,致令無子,宜用此方。
皂莢(去黑皮,涂酥炙令黑,去子) 川大黃(銼碎,微炒) 戎鹽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白礬(燒灰。各一兩) 五味子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干姜(炮裂,銼) 細(xì)辛(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綿裹藥末如棗大。內(nèi)產(chǎn)門中,有惡物下即止,未效再用。
《圣惠》治婦人子臟虛冷及五勞七傷,羸瘦面無顏色,不能飲食,產(chǎn)后斷緒,無子多時(shí)。柏子仁丸
柏子仁 澤蘭 防風(fēng)(去蘆頭) 紫石英 白石英(各細(xì)研,并水飛過)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熟干地 黃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 黃 (銼) 芎 干姜(炮裂,銼) 牛膝(去苗。各一兩) 白術(shù)蕪荑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白芷 赤石脂(細(xì)研) 白芍藥 桔梗(去蘆頭) 五味子 防葵 細(xì)辛 秦艽(去苗) 白茯苓本龍骨 肉蓯蓉(酒浸一宿,割去皺皮,炙令干) 桂心 獨(dú)活(以上各半兩) 鐘乳粉(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微炒去汗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子臟久積風(fēng)虛冷氣,致陰陽二氣不能和合,故令久無子。秦椒丸方
秦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細(xì)辛 蕪荑 白石英(細(xì)研,水飛過) 白薇 澤蘭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 防風(fēng)(去蘆頭) 牡蒙 白芷 桔梗(去蘆頭) 牛膝(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白蘞 五味子 桂心黃 (銼) 蠐螬(微炒) 白僵蠶(微炒) 白術(shù) 元參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牡丹 沙參(去蘆頭) 卷柏 芎干姜(炮裂,銼) 白芍藥 露蜂房(微炒。以上各一兩) 鐘乳粉 紫石英(細(xì)研,水飛過) 干漆(搗碎,炒令煙出) 附子(炮裂,去皮臍) 熟干地黃(以上各二兩) 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 柏子仁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白茯苓(以上各一兩半) 虻蟲(七枚,去翅足,微炒) 水蛭(十四枚,炒令黃) 麻布(七寸,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服稍覺有驗(yàn),即住服。
《圣惠》治婦人久無子,由子臟久積風(fēng)冷,陰陽不能施化。宜服紫石英丸方
紫石英(二兩,細(xì)研,水飛過) 細(xì)辛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桔梗(去蘆頭)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防風(fēng)(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硫黃(細(xì)研) 白薇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桂心(以上各一兩) 鱉甲(一兩半,生用) 牡蒙 人參(去蘆頭) 桑寄生(各三分)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白僵蠶(微炒) 續(xù)斷 紫菀(洗去苗土) 牛膝(去苗) 杜蘅(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子臟冷,久無子,由風(fēng)寒邪氣客于經(jīng)血。宜服卷柏丸方
卷柏 牡蒙 本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熟干地黃 柏子仁 干姜(炮裂,銼) 禹余糧(燒醋淬三遍) 白薇(以上各一兩) 芎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 桂心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 防風(fēng)(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吳茱萸(醋浸七遍,焙干微炒) 牛膝(去苗) 桑寄生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以上各三分)
《圣惠》治婦人血海久積虛冷,無子。陽起石丸方
陽起石(二兩,酒浸,煮半日,細(xì)研) 熟干地黃(一兩) 干姜(炮裂,銼) 白術(shù) 牛膝(去苗)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久無子斷緒者,是子臟積冷,血?dú)獠徽{(diào)。宜服干熟地黃散方
熟干地黃 牛膝(去苗) 當(dāng)歸(銼細(xì),微炒) 柏子仁 白薇(以上各一兩) 桂心(半兩) 防風(fēng)(去蘆頭) 芎 卷柏(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日空心溫服。
《靈苑》治受氣虛弱及五勞七傷,臟腑積冷, 癖癥塊,虛脹或經(jīng)脈不調(diào),疳冷赤白帶下,口苦舌干,面色痿黃,黑心煩,驚悸頭目旋暈,不喜飲食,痰涕粘涎,手足百節(jié)熱疼,無力,肌肉消瘦,子息斷緒。服一月,當(dāng)妊娠,百病皆愈,大效。內(nèi)補(bǔ)丸方
萆 (四兩) 牛膝 白術(shù) 五加皮(各二兩) 川烏頭(炮,去皮臍) 丹參 枳實(shí)(麩炒,去瓤。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暖酒下,空心、日午、日晚各進(jìn)一服,立有功效。
《靈苑》阿膠煎丸治婦人血?dú)饩锰摚刑ゲ怀?,大補(bǔ)益虛損不足,常服滋助血海方。
伏道艾(取葉去梗,搗熟,篩去粗皮,只取艾茸,秤取二兩米醋,煮一伏時(shí),候干研成膏) 阿膠(三兩,炙) 糯米(炒) 大附子(炮,去皮臍)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上五味并搗,羅為末,入前膏內(nèi)杵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下,午食前再服。忌藻菜,羊血、腥臊等物。
《千金》婦人絕子灸然谷五十壯,在內(nèi)踝前直下一寸。婦人絕嗣不生,胞門閉塞,灸關(guān)元三十壯報(bào)之。
《千金》婦人妊子不成;若墮落,腹痛,漏見赤。灸胞門五十壯,在關(guān)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二寸名子戶。
《千金》治人絕嗣不生。灸氣門穴,在關(guān)元旁三寸,各百壯。
《千金》婦人子臟閉塞不受精,疼。灸胞門五十壯。
《千金》婦人絕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門十壯,三報(bào)之。穴在橫骨當(dāng)陰上際。
《千金翼》崩中帶下,因產(chǎn)惡露不止。中極穴在關(guān)元下一寸。婦人斷緒最要穴,四度針即有子。若未有,更入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灸亦佳,但不及針,日灸三七至三百止。
《莊氏 穴》婦人月水不利,賁豚上下,并無子。灸四滿三十壯,穴在丹田兩邊相去各一寸半。
《莊氏 穴》妊數(shù)墮胎。妊娠三月,灸膝上一寸,七壯。
《莊氏 穴》關(guān)元主斷緒。產(chǎn)道冷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亦佳,但不及針。日灸三七壯至一百止。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詩·周南·國風(fēng)》∶ ,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王氏《詩義》以為 ,以為藥,能使人有子?!稜栄拧吩啤?,馬 。馬 ,車前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帝日∶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shù)然也。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shí)下,故有子。(癸謂任癸,北方水,脈名也。任脈、沖脈皆奇經(jīng)脈也。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jīng)血漸盈,應(yīng)時(shí)而下。天真之氣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故愆期者謂之有病。)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有陰陽之質(zhì)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陰靜海滿而去血,陽動(dòng)應(yīng)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兑住は缔o》曰∶男女合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也。)
《千金》論曰∶夫欲求子者,當(dāng)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與德合并。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克及與刑殺沖破,并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慎無措意??v或得者,于后終亦累人。若其相生并遇福德者,仍須根據(jù)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矣。禁忌法,受胎時(shí)日,推王相貴宿日法,(并載本門中。)
《千金》論曰∶凡人無子,當(dāng)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殃。夫治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導(dǎo)蕩胞湯,無不有子也。(四方并見本門中)
《千金》論曰∶古者求子,多用慶云散、承澤丸。今代人絕不用此,雖未試驗(yàn),其法可重,故述之。(二方并見本門中)
《千金》論曰∶陰陽調(diào)和,二氣相感,陽施陰化,是以有娠。而三陽所食則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
精氣成于胞里,至于三月,名曰始胎。血脈不流,象形而變,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是以男女未分,故未滿三月者,可服藥方術(shù)轉(zhuǎn)之,令生男也。(方術(shù)并見本門中。)
《千金》曰∶御女之法,交會(huì)者當(dāng)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風(fēng)、大雨、大霧、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虹 地動(dòng)。若御女者,則損人神不吉,損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癲癡頑愚,喑啞聾聵,攣跛盲眇,多病短壽,不孝不仁。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灶圊廁之側(cè)、冢墓尸樞之傍,皆悉不可。夫交合如法,則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調(diào)順,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競集。若不如法,則有薄德愚癡,惡人來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兇險(xiǎn),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屢至。夫禍福之應(yīng),有如影響,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若欲求子者,但待婦人月經(jīng)絕后一日、三日、五日,擇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貴宿日,以生氣時(shí)夜半后乃施瀉,有子皆男,必壽而賢明高爵也。以月經(jīng)絕后二日、四日、六日施瀉,有子必女,過六日后勿得施瀉,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王相日春甲乙 夏丙丁 秋庚辛 冬壬癸月宿日正月一日 六日 九日 十日 十一日 十二日 十四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 七日 八日 九日 十 日 十二日 十四日 十 九 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 二日 五日 六日 七 日 八 日 十 日 十 七 日 二 十 日 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八 日 十 日 十五日 十 八 日 二十二日 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 二日 三日 四日 五 日 六 日 十二日 十 五 日 二 十 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六月一日 三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 八日 十一日 十六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八月五日 八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九月三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六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 四日 九日 十日 十四日 十七日 十八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九日十一月一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六日 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 九日 十二日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七日 二十四日
春甲寅乙卯 夏丙午丁巳
秋庚申辛酉 冬壬子癸亥
若與此上件月宿日相合者尤益。
《千金》黃帝雜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dú)馕炊ǎ蛞越缓?,令人發(fā)癰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莖中痛。面失血色,及遠(yuǎn)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且婦人月事未絕而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駁也。
《圣惠》∶夫婦人無子者,其事有三也。一者墳?zāi)共凰?,二者夫婦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婦疹,皆使無子。若是墳?zāi)共凰?,年命相克,此二者非藥能益。若夫病婦疹,須將藥餌,故得有效也。然婦人挾疾無子,皆由勞血,血?dú)馍。蛟陆?jīng)澀閉,或崩血帶下,致陰陽之氣不和,經(jīng)血之行乖候,故無子也。診其右手關(guān)后尺脈浮則為陽,陽脈絕,無子也。又脈微澀,中年得此為絕產(chǎn)也。少陰脈如浮緊,則絕產(chǎn)。惡寒尺寸俱微弱者,則絕產(chǎn)也。
《圣惠》∶夫婦人子臟虛冷無子者,由將攝失宜,飲食不節(jié),乘風(fēng)取冷,或勞傷過度,致風(fēng)冷之氣乘其經(jīng)血,結(jié)于子臟,子臟則冷,故令久無子也。
《葛氏肘后》婦人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方。
禹余糧 赤石脂 牡蠣 桂心 烏賊魚骨 灶下黃土
上為末,各等分。以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葛氏肘后》又方
干姜 經(jīng)墨(各一兩)
上末為丸。酒下日三丸,神效。
《葛氏肘后》又方
鹿茸 當(dāng)歸(各二兩) 蒲黃(半兩)
上搗篩。酒服一錢匕,稍加至方寸匕。
《葛氏肘后》又方
上好墨末一匕,飲服。
《葛氏肘后》又方
上燒露蜂房末三指撮。酒服之,大神效。
《葛氏肘后》又方
上常炙豬腎脂食之,面裹煮吞之,亦佳。
《葛氏肘后》婦人無病,觸禁久不生子,常候月水絕后一日交接為男,二日為女,三日為男,四日為女,五日為男,六日為女。過此則女間閉不成,勿復(fù)交接,更時(shí)后日,徒然無益,浪辛苦也。
柏子仁(一升) 茯苓(米酒二升)
上搗,合乳和服十丸,即佳。
《葛氏肘后》又方
大黃(七分) 黝參(五分) 皂莢 杏仁 吳茱萸(二兩) 半夏 前胡(各一分)
上搗蜜丸,服二十丸,不過半年有子,根據(jù)前法即定男女也。
《千金》七子散治丈夫風(fēng)虛目暗,精氣衰少亦無子,補(bǔ)不足方。(《千金翼》同。)
五味子 牡荊子 菟絲子 車前子 菥 子 石斛 薯蕷 熟地黃 杜仲 鹿茸 遠(yuǎn)志(各八銖) 附子 蛇床子 芎 (各六銖) 山茱萸 天雄 人參 茯苓 黃 牛膝(各五銖) 桂心(十銖) 巴戟天(十二銖) 蓯蓉(十二銖) 鐘乳粉(八銖)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不知,增至二匕,以知為度。禁如藥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一方加覆盆子八銖。求子法一根據(jù)前篇。
《千金》樸消蕩胞湯治婦人立身已來全不產(chǎn),及斷緒久不產(chǎn)三十年者方。
樸消 牡丹 當(dāng)歸 大黃 桃仁(生用。各三銖) 細(xì)辛 濃樸 桔梗 赤芍藥 人參 茯苓 桂心 甘草 牛膝 橘皮(各二銖) 虻蟲(十枚) 水蛭(十枚) 附子(六銖)
上十八味 咀,以清酒五升,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服相去三時(shí),更服如常。覆被取少汗,汗不出,冬日著火籠之,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赤小豆汁。本為婦人子宮內(nèi)有此惡物令然,或天陰臍下痛,或月水不調(diào),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盡,氣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可,二三服即止。如大悶不堪,可食酢飯冷漿一口即止。然恐去惡物不盡,不大得藥力。若能忍服盡大好,一日后仍著道藥。(《千金翼》不用桔梗,甘草。)
《千金》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服前樸消湯,后著坐導(dǎo)藥方。
皂莢 山茱萸(《千金翼》作苦瓜) 當(dāng)歸(各一兩) 細(xì)辛 五味子 干姜(各二兩) 大黃 礬石 戎鹽 蜀椒(各半兩)
上十味末之,以絹袋盛,大如指,長三寸,盛藥令滿,內(nèi)婦人陰中。坐臥任意,勿行走急,小便時(shí)去之,更安新者,一日一度,必下青黃冷汁,汁盡止即可。幸御自有子,若未見病出,亦可至十日安之。一本,別有葶藶、砒霜各半兩,此藥為服樸硝湯恐去冷惡物出不盡,以導(dǎo)藥下之,值天陰冷不疼,不須著導(dǎo)藥。有著鹽為導(dǎo)藥者,然不如此藥。其服樸硝湯后即安導(dǎo)藥,經(jīng)一日外服紫石門冬丸。
《千金》紫石門冬丸治全不產(chǎn)及斷緒方。
紫石英 天門冬(各三兩) 當(dāng)歸 芎 紫葳 卷柏 桂心 烏頭 干地黃 牡蒙(《千金翼》作牡荊,《外臺(tái)》作牡蒙) 禹余糧 石斛 辛夷(各一兩) 人參 桑寄生 續(xù)斷 細(xì)辛 濃樸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三十銖) 柏子仁(一兩) 薯蕷 烏賊骨 甘草(各一兩半)
上二十六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桐子大十丸。日三,漸增至三十丸,以腹中熱為度。不禁房室。夫行不在不可服,禁如藥法。比來服者,不至盡劑即有娠。
《千金》白薇丸主令婦人有子方。
白薇 細(xì)辛 防風(fēng) 人參 秦椒 秦艽 桂心 牛膝 白蘞(一云白芷) 蕪荑 沙參 芍藥 五味子 白僵蠶牡丹 蠐螬(各一兩) 干漆 柏子仁 干姜 卷柏 附子 芎 (各三十銖) 紫石英 桃仁(各一兩半) 鐘乳 干地黃 白石英(各二兩) 鼠婦(半兩) 水蛭 虻蟲(各十五枚) 吳茱萸(十八銖) 麻布叩復(fù)頭(一尺,燒)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當(dāng)有所去,小覺有異即停服。
《千金》慶云散主丈夫陽氣不足,不能施化,施化無成方。(《千金翼》同)
覆盆子 五味子(各一升) 天雄(一兩) 石斛 白術(shù)(各三兩) 桑寄生(四兩) 天門冬(九兩) 菟絲子(二升) 紫石英(二兩)
上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服。素不耐冷者,去寄生加細(xì)辛四兩;陽氣不少而無子者,去石斛加檳榔十五枚。
《千金》承澤丸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chǎn)方。(《千金翼》同)
梅核仁 辛夷(各一升) 葛上亭長(七枚) 澤蘭子(五分) 溲疏(三兩) 本(一兩)
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若腹中無堅(jiān)癖積聚者,去亭長加通草一兩。
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乃內(nèi)少蜜和為丸。
《千金》大黃丸主帶下百病無子,服藥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長蟲及清黃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方。
大黃(破如米豆,熬令黑)柴胡 干姜 樸硝(各一兩) 芎 (五兩) 蜀椒(二兩) 茯苓(如雞子大一枚)
上七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七丸,米飲下,加至十丸,以知為度,五日微下。
《千金》治女人積年不孕。吉祥丸方
天麻 柳絮 牡丹 茯苓 干地黃 桂心(各一兩) 五味子 桃花 白術(shù) 芎 (各二兩) 覆盆子(一斗) 桃仁(一百枚) 菟絲子 楮實(shí)子(各一升)
上十四味末之,蜜和丸如豆大。每服空心飲,若酒下五丸,日中一服,晚一服。
《千金》硝石大黃丸治十二 瘕及婦人帶下絕產(chǎn)無子,并欲服寒食散而腹中有 瘕實(shí)者,當(dāng)先服大丸下之,乃服寒食散。大丸不下水谷,但下病耳,不令人困方。
硝石(六兩。樸硝亦得) 大黃(八兩) 人參 甘草(各二兩)
上四味末之,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器中,以竹箸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以置火上。先內(nèi)大黃,常攪不息,使微沸盡一刻,乃內(nèi)余藥,又盡一刻,有余一刻,極微火,使可丸如雞子中黃。欲合藥當(dāng)先齋戒一宿,勿令小兒、女人、奴婢等見之。欲下病者用二丸,若不能服大丸者,可分作小丸,不可過四丸也。
欲令大,不欲令細(xì),能不分為善。若人羸者,可少食,強(qiáng)者不須食,二十日五度服,其和調(diào)半日乃下。若婦人服之下者,或如雞肝,或如米汁,正赤黑,或一升,或三升,下后慎風(fēng)冷;作一杯粥食之,然后作羹 ,自養(yǎng)如產(chǎn)婦法,六月則有子。禁生魚、豬肉、辛菜。若寒食散者,自如藥法,不與此同,日一服。(寒食散方未見。)
《千金》治月水不利閉塞,絕產(chǎn)十八年,服此藥二十八日有子。金城太守白薇丸方。
白薇 細(xì)辛(各三十銖) 人參 杜蘅(《古今錄驗(yàn)》用牡蠣) 牡蒙 濃樸 當(dāng)歸 紫菀 白僵蠶 半夏(各十八銖) 蜀椒 防風(fēng) 附子(各一兩半) 沙參 干姜 秦艽 牛膝(各半兩)
上十七味末之,蜜和,先食服如桐子大三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此藥不長將服,覺有娠則止,用之大驗(yàn)。(崔氏有桔梗、丹參十八銖。)
《千金》白薇丸主久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治之方。(《千金翼》同)
白薇 干姜 蜀椒 干地黃 車前子(各十八銖) 石膏 紫石英 本 子 卷柏(各三十銖) 芎 蛇床子 當(dāng)歸(各一兩) 太一余糧 白龍骨 麥門冬 遠(yuǎn)志 澤蘭 茯苓 赤石脂(各二兩) 覆盆子白芷 桃仁 人參(各一兩半) 細(xì)辛(三兩) 蒲黃 桂心(各二兩半) 橘皮(半兩)
上二十八味末之,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大。日再漸增,以知為度,亦可至五十丸。慎豬、雞、生冷、酥、滑、魚、蒜、驢馬牛肉等,覺有娠即停,三月止。擇食時(shí),可食牛肝及心。至四月、五月不須,不可故殺,令子短壽,遇得者大良。
《千金》治婦人絕產(chǎn),生來未產(chǎn),蕩滌腑臟,使玉門受子精。秦椒丸方
秦椒 天雄(各十八銖) 元參 人參 白蘞 鼠婦 白芷 黃 桔梗 露蜂房 白僵蠶 桃仁 蠐螬 白薇 細(xì)辛 蕪荑(各一兩) 牡蒙 沙參 防風(fēng) 甘草 牡丹皮 牛膝 卷柏 五味子 芍藥 桂心 大黃 石斛 白術(shù)(各三十銖) 柏子仁 茯苓 當(dāng)歸 干姜(各一兩半) 澤蘭 干地黃 芎 (各一兩十八銖) 干漆 白石英 紫石英 附子(各二兩) 鐘乳(二兩半) 水蛭(七十枚) 虻蟲(一百枚) 麻布叩復(fù)頭(七寸燒)
上四十四味末之,蜜丸。酒服十丸,如梧子。日再,稍加至二十丸。若有所去,如豆汁,鼻涕,此是病出,覺有孕即停。
《千金》治婦人始覺有娠,養(yǎng)胎并轉(zhuǎn)女為男。丹參丸方
丹參 續(xù)斷 芍藥 白膠 白術(shù) 柏子仁 甘草(各二兩) 東門上雄雞頭(一枚) 當(dāng)歸 吳茱萸 橘皮(各一兩十八銖) 白芷 冠纓(燒灰。各一兩) 蕪荑(十八銖) 干地黃(一兩半) 犬卵(一具,干) 人參 芎 干姜(各三十銖)
上十九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丸,如梧子大。
《千金》又方
取原蠶矢一枚,井花水服之,日三。
《千金》又方
取弓弩弦一枚,絳囊盛帶婦人左臂。一法,系腰下,滿百日去之。
《千金》又方
取雄黃一兩,絳囊盛帶之;要女者帶雌黃。
《千金》又方
上以斧一柄,于產(chǎn)婦臥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如不信者,待雞抱卵時(shí),根據(jù)此置于窠下,一窠雞子盡為雄也。
《千金》治勞損產(chǎn)后無子,陰中冷,溢出子門,閉積年不瘥,身體寒冷方。
防風(fēng)(一兩半) 桔梗(三十銖) 人參(一兩) 菖蒲 半夏 丹參 濃樸 干姜 紫菀 杜蘅(各十八銖) 秦艽 白蘞 牛膝 沙參(各半兩)
上十四味末之,白蜜和丸如小豆。食后服十五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二十丸,有身止。夫不在勿服之,服藥后七日方合陰陽。
《千金》柏子仁丸治婦人五勞七傷,羸冷瘦削,面無顏色,飲食減少,貌失光澤及產(chǎn)后斷緒無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補(bǔ)益方。
柏子仁 黃 干姜 白石英 紫石英 鐘乳(各二兩) 赤石脂 濃樸 桂心 白術(shù) 蓯蓉 細(xì)辛 獨(dú)活 人參 五味子 石斛 白芷 芍藥 桔梗(各一兩) 蜀椒(一兩半) 防風(fēng) 烏頭(一方作牛膝) 干地黃(各三十銖) 澤蘭(二兩六銖) 本 蕪荑(各十八銖) 杜仲 當(dāng)歸 甘草 芎 (各四十二銖)
上三十味末之,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翼》無烏頭,有龍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兩,為三十三味,并治產(chǎn)后半身枯悴。)
《千金》大澤蘭丸治婦人虛損及中風(fēng)余病,疝瘕,陰中冷痛。或頭風(fēng)入腦,寒痹筋攣緩急,血閉無子,面上游風(fēng)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蛭钢欣淠?,胸中嘔不止,及泄痢淋瀝。或五臟六腑寒熱不調(diào),心下痞急,邪氣咳逆?;蚵┫鲁喟?,陰中腫痛,胸脅支滿?;蛏眢w皮膚中澀如麻痘,苦癢疾癖結(jié)氣。或四肢拘攣,風(fēng)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目眩無所見?;蛏蠚鈵汉?,灑淅如瘧;或喉痹鼻 ,風(fēng)癇癲疾;或月水不通,魂不定,飲食無味。并產(chǎn)后內(nèi)衄,無所不治,服之令人有子方。
澤蘭(三兩六銖) 本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十八銖) 芎 干地黃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一兩半) 桂心 石斛 白術(shù)(各一兩六銖) 白芷 蓯蓉 濃樸 防風(fēng) 薯蕷 茯苓 干姜 細(xì)辛 卷柏(各一兩) 蜀椒 人參 杜仲 牛膝 蛇床子 續(xù)斷 艾葉 蕪荑(各十八銖) 紫石英(三兩) 赤石脂 石膏(各二兩) 禹余糧(一兩。一本有枳實(shí)十八銖,麥門冬一兩半)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如梧子大二十丸至四十丸。久赤白痢去干地黃,石膏、麥門冬、柏子仁,加大麥 ,陳曲,龍骨,阿膠,黃連各一兩半。有鐘乳加三兩良。
《千金》紫石英天門冬丸主風(fēng)冷在子官,有子常墮落,或始為婦便患心痛,仍成心疾,月水都未曾來,服之肥充令人有子方。
紫石英 禹余糧 天門冬(各三兩) 烏頭 蓯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參 澤瀉(一作澤蘭)遠(yuǎn)志 蕪荑 杜仲(各二兩) 蜀椒 卷柏 寄生 石南 云母 當(dāng)歸(一作辛荑) 烏賊骨(各一兩)
上二十二味末之,蜜和丸,酒服梧子大二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
《千金》鱉甲丸治女人少腹中積聚,大如七八寸盤面,上下周流痛不可忍,手足苦冷,咳噫腥臭。
兩脅熱如火灸,玉門冷如風(fēng)吹。經(jīng)水不通,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服之三十日便瘥、有孕。此是河內(nèi)太守魏夫人方。
鱉甲 桂心(各一兩半) 蜂房 元參 蜀椒 細(xì)辛 人參 苦參 丹參 沙參 吳茱萸(各十八銖) 蟲 干姜 牡丹 附子 水蛭 皂莢 當(dāng)歸 芍藥 甘草 防葵(各一兩) 蠐螬(二十枚)大黃 虻蟲(各一兩六銖)
上二十四味末之,蜜和丸。酒下七丸如梧子大,日三。稍加之,以知為度。
《千金》治婦人產(chǎn)后十二癥病,帶下無子,皆是冷風(fēng)寒氣。或產(chǎn)后未滿百日,胞絡(luò)惡血未盡,便利于懸圊上,及久坐,濕寒入胞里,結(jié)在少腹牢痛,為之積聚。小如雞子,大者如拳,按之跳手隱隱然,或如蟲嚙,或如針刺,氣時(shí)搶心,兩脅支滿,不能食飲,食不消化,上下通流?;蚴匚腹?,痛連玉門,背膊痛,嘔逆短氣,汗出,少腹苦寒,胞中創(chuàng),咳引陰痛,小便自出,子門不正,令人無子。腰胯疼痛,四肢沉重淫躍,一身盡腫,乍來乍去,大便不利,小便淋瀝,或月經(jīng)不通,或下如腐肉,青、黃、赤、白等如豆汁,夢想不祥。牡蒙丸方
(亦名紫蓋丸。)
牡蒙 桂心 吳茱萸 芎 濃樸 硝石 前胡 干姜 蟲 牡丹 蜀椒 黃芩 桔梗 茯苓 細(xì)辛 葶藶 人參(各十八銖) 當(dāng)歸(半兩) 大黃(二兩半) 附子(一兩六銖)
上二十味末之,蜜和更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丸,日三。不知,加之至五、六丸,下赤白青黃物如魚子者,病根出矣。
《千金》治女人腹中十二疾。一曰經(jīng)水不時(shí),二曰經(jīng)來如清水,三曰經(jīng)水不通,四曰不周時(shí),五曰生不乳;六曰絕無子,七曰陰陽減少,八曰腹苦痛如刺,九曰陰中寒,十曰子門相引痛,十一曰經(jīng)來凍如葵汁狀,十二曰腰急痛。凡此十二病,得之時(shí),因與夫臥起,月經(jīng)不去;或臥濕冷地,及以冷水洗浴,當(dāng)時(shí)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瘡痍未瘥,便合陰陽,及起早作勞,衣單席薄,寒從下入方。
半夏 赤石脂(各一兩六銖) 蜀椒 干姜 吳茱萸 當(dāng)歸 桂心 丹參 白蘞 防風(fēng)(各一兩) 盧(半兩)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每日空心酒服十丸,梧子大,日三;稍加,以知為度。
《外臺(tái)》∶《廣濟(jì)》療無子,令子宮內(nèi)炙丸方。(《圣惠方》同)
麝香(二分研) 皂莢(十分,涂酥炙,削去黑皮子) 蜀椒(六分汗)
上三味搗篩,蜜丸酸棗仁大。以綿裹,內(nèi)產(chǎn)宮中,留少綿線出;覺憎寒,不凈下多,即抽綿線出卻丸。藥一日一度換之,無問晝夜,皆內(nèi)無所忌。
《外臺(tái)》∶《廣濟(jì)》又方(《圣惠》本同)
蛇床子 石鹽 細(xì)辛 干姜 土瓜根(各四兩)
上五味搗散,取如棗核大。以綿裹,內(nèi)子宮中,以指進(jìn)之,根據(jù)準(zhǔn)前法中門。病未可,必不得近丈夫,余無所忌。
《外臺(tái)》∶《廣濟(jì)》又療婦人百病,斷絕緒產(chǎn)。白薇丸方
白薇 細(xì)辛 濃樸(炙) 椒(汗) 桔梗 鱉甲(炙。各五分) 防風(fēng) 大黃 附子(炮) 石硫黃(研。各六分) 牡蒙(二分) 人參 桑上寄生(各四分) 半夏(洗) 白僵蠶 續(xù)斷 秦艽 紫菀 杜蘅 牛膝 虻蟲(去翅足,熬) 水蛭(各三分) 紫石英(研) 樸硝 桂心 鐘乳 當(dāng)歸(各八分)
上二十七味,搗篩,蜜丸??崭箿鼐品缥嘧邮逋?,日二,漸加至三十丸,不吐不利。忌生冷、油膩、餳、生血物、人莧、生蔥、生菜,豬肉、冷水、粘食,陳臭。
《外臺(tái)》∶《延年》療婦人子臟偏僻,冷結(jié)無子。坐藥方(《圣惠方》同)
蛇床子 芫花(各三兩)
上二味搗篩,取棗大,紗袋盛,內(nèi)產(chǎn)門中,令沒指,袋少長作須去,任意臥著,慎風(fēng)冷。
《外臺(tái)》∶《廣濟(jì)》療久無子。白薇丸方
白薇 牡蒙 本(各五分) 當(dāng)歸 姜黃 干地黃(各七分) 人參 柏子仁 石斛 桂心 附子(炮) 五味子 防風(fēng) 吳茱萸 甘草(炙) 牛膝 芎 桑寄生(各六分) 禹余糧(八分) 秦椒(二分,汗)
上二十味搗篩,蜜丸如梧桐子,空腹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忌生蔥、生菜、熱面、蕎麥、豬肉、葵菜、蕪荑、菘菜、海藻、粘食、陳臭物等?!锻馀_(tái)》∶《廣濟(jì)》又療久無子斷緒,少腹冷痛,氣不調(diào)。地黃湯方
干地黃 牛膝 當(dāng)歸(各八兩) 芎 卷柏 防風(fēng)(各六分) 桂心 牽牛子(末。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三服。服別和一分牽牛末服。如人行四五里,更進(jìn)一服,以快利止。忌熱面、蕎麥、炙肉、生蔥、蕪荑、蒜、粘食等物。
《外臺(tái)》∶《經(jīng)心錄》茱萸丸療婦人陰寒十年無子方。(《圣惠方》同)
蜀椒(去目汗,末) 吳茱萸(各一升)
上二味蜜丸如彈子大。綿裹導(dǎo)子腸中,日再易,無所下,但開子臟,令陰溫即有子也。
《圣惠》治婦人無子或斷緒,上熱下冷,百病皆主之。白薇丸方
白薇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用) 熟干地黃 白龍骨(各一兩)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車前子 蛇床子 芎 干姜(炮裂,銼)細(xì)辛(各半兩) 本 卷柏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芷 覆盆子 菖蒲 人參(去蘆頭) 桂心 遠(yuǎn)志(去心) 白茯苓(各三分)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腹臟久積風(fēng)冷,血?dú)饽凉荒苄?,故令無子。宜服杜蘅丸方
杜蘅 防風(fēng)(去蘆頭) 白茯苓 細(xì)辛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白薇 牛膝(去苗) 沙參(去蘆頭)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微炒)秦艽(去苗) 菖蒲 蒿本 蛇床子 桂心(各三分) 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有子即住服。
《圣惠》治婦人子臟風(fēng)冷,致令無子,宜用此方。
皂莢(去黑皮,涂酥炙令黑,去子) 川大黃(銼碎,微炒) 戎鹽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白礬(燒灰。各一兩) 五味子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干姜(炮裂,銼) 細(xì)辛(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綿裹藥末如棗大。內(nèi)產(chǎn)門中,有惡物下即止,未效再用。
《圣惠》治婦人子臟虛冷及五勞七傷,羸瘦面無顏色,不能飲食,產(chǎn)后斷緒,無子多時(shí)。柏子仁丸
柏子仁 澤蘭 防風(fēng)(去蘆頭) 紫石英 白石英(各細(xì)研,并水飛過)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熟干地 黃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 黃 (銼) 芎 干姜(炮裂,銼) 牛膝(去苗。各一兩) 白術(shù)蕪荑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白芷 赤石脂(細(xì)研) 白芍藥 桔梗(去蘆頭) 五味子 防葵 細(xì)辛 秦艽(去苗) 白茯苓本龍骨 肉蓯蓉(酒浸一宿,割去皺皮,炙令干) 桂心 獨(dú)活(以上各半兩) 鐘乳粉(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微炒去汗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子臟久積風(fēng)虛冷氣,致陰陽二氣不能和合,故令久無子。秦椒丸方
秦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細(xì)辛 蕪荑 白石英(細(xì)研,水飛過) 白薇 澤蘭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 防風(fēng)(去蘆頭) 牡蒙 白芷 桔梗(去蘆頭) 牛膝(去苗)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白蘞 五味子 桂心黃 (銼) 蠐螬(微炒) 白僵蠶(微炒) 白術(shù) 元參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牡丹 沙參(去蘆頭) 卷柏 芎干姜(炮裂,銼) 白芍藥 露蜂房(微炒。以上各一兩) 鐘乳粉 紫石英(細(xì)研,水飛過) 干漆(搗碎,炒令煙出) 附子(炮裂,去皮臍) 熟干地黃(以上各二兩) 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 柏子仁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白茯苓(以上各一兩半) 虻蟲(七枚,去翅足,微炒) 水蛭(十四枚,炒令黃) 麻布(七寸,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服稍覺有驗(yàn),即住服。
《圣惠》治婦人久無子,由子臟久積風(fēng)冷,陰陽不能施化。宜服紫石英丸方
紫石英(二兩,細(xì)研,水飛過) 細(xì)辛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桔梗(去蘆頭)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防風(fēng)(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硫黃(細(xì)研) 白薇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桂心(以上各一兩) 鱉甲(一兩半,生用) 牡蒙 人參(去蘆頭) 桑寄生(各三分)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白僵蠶(微炒) 續(xù)斷 紫菀(洗去苗土) 牛膝(去苗) 杜蘅(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子臟冷,久無子,由風(fēng)寒邪氣客于經(jīng)血。宜服卷柏丸方
卷柏 牡蒙 本 當(dāng)歸(銼碎,微炒) 熟干地黃 柏子仁 干姜(炮裂,銼) 禹余糧(燒醋淬三遍) 白薇(以上各一兩) 芎 人參(去蘆頭) 石斛(去根,銼) 桂心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 防風(fēng)(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吳茱萸(醋浸七遍,焙干微炒) 牛膝(去苗) 桑寄生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血海久積虛冷,無子。陽起石丸方
陽起石(二兩,酒浸,煮半日,細(xì)研) 熟干地黃(一兩) 干姜(炮裂,銼) 白術(shù) 牛膝(去苗)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圣惠》治婦人久無子斷緒者,是子臟積冷,血?dú)獠徽{(diào)。宜服干熟地黃散方
熟干地黃 牛膝(去苗) 當(dāng)歸(銼細(xì),微炒) 柏子仁 白薇(以上各一兩) 桂心(半兩) 防風(fēng)(去蘆頭) 芎 卷柏(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日空心溫服。
《靈苑》治受氣虛弱及五勞七傷,臟腑積冷, 癖癥塊,虛脹或經(jīng)脈不調(diào),疳冷赤白帶下,口苦舌干,面色痿黃,黑心煩,驚悸頭目旋暈,不喜飲食,痰涕粘涎,手足百節(jié)熱疼,無力,肌肉消瘦,子息斷緒。服一月,當(dāng)妊娠,百病皆愈,大效。內(nèi)補(bǔ)丸方
萆 (四兩) 牛膝 白術(shù) 五加皮(各二兩) 川烏頭(炮,去皮臍) 丹參 枳實(shí)(麩炒,去瓤。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暖酒下,空心、日午、日晚各進(jìn)一服,立有功效。
《靈苑》阿膠煎丸治婦人血?dú)饩锰摚刑ゲ怀?,大補(bǔ)益虛損不足,常服滋助血海方。
伏道艾(取葉去梗,搗熟,篩去粗皮,只取艾茸,秤取二兩米醋,煮一伏時(shí),候干研成膏) 阿膠(三兩,炙) 糯米(炒) 大附子(炮,去皮臍)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上五味并搗,羅為末,入前膏內(nèi)杵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下,午食前再服。忌藻菜,羊血、腥臊等物。
《千金》婦人絕子灸然谷五十壯,在內(nèi)踝前直下一寸。婦人絕嗣不生,胞門閉塞,灸關(guān)元三十壯報(bào)之。
《千金》婦人妊子不成;若墮落,腹痛,漏見赤。灸胞門五十壯,在關(guān)元左邊二寸是也。右邊二寸名子戶。
《千金》治人絕嗣不生。灸氣門穴,在關(guān)元旁三寸,各百壯。
《千金》婦人子臟閉塞不受精,疼。灸胞門五十壯。
《千金》婦人絕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門十壯,三報(bào)之。穴在橫骨當(dāng)陰上際。
《千金翼》崩中帶下,因產(chǎn)惡露不止。中極穴在關(guān)元下一寸。婦人斷緒最要穴,四度針即有子。若未有,更入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灸亦佳,但不及針,日灸三七至三百止。
《莊氏 穴》婦人月水不利,賁豚上下,并無子。灸四滿三十壯,穴在丹田兩邊相去各一寸半。
《莊氏 穴》妊數(shù)墮胎。妊娠三月,灸膝上一寸,七壯。
《莊氏 穴》關(guān)元主斷緒。產(chǎn)道冷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亦佳,但不及針。日灸三七壯至一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