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嬰童類萃》 中惡諸方

    作者: 未知

    破棺散治魘卒死,一切暴絕橫死,心頭微溫者并效。

    半夏(一味,湯泡去滑)

    為細(xì)末,每用豆許,蘆管吹入鼻中。

    朱雄散治中惡。或暮夜登廁,或出郊野,或入空房,或游戲人所不到之處,忽見(jiàn)鬼物,鼻口吸著毒瓦斯,驀然倒地,四肢厥冷,兩手握拳,口鼻血出,性命逡巡,須臾不救,此癥與尸厥相同。如心腹暖,切不可移動(dòng),將人圍繞,打鼓焚香,候醒方可移歸,移場(chǎng)則不可救矣。

    大朱砂 大雄黃(各一錢) 麝香(一分)

    為末,新汲水調(diào)下。

    八毒赤丸治男婦小兒染著神鬼,謂之鬼疰。(服此神效。)

    雄黃 礬石 朱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蘆(各五錢) 巴豆(一錢,制) 蜈蚣(二條,炙)

    為丸,蜜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冷水下。桃柳枝湯更好。

    斬鬼丹治兒鬼魘,及男婦與鬼魅交通。此方神效。

    虎頭骨 朱砂 雄黃 雌黃 鬼 皂角 蕪荑 鬼箭 藜蘆(各一錢)

    為末,蜜丸彈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膊上。又用一丸,當(dāng)門戶燒之,一切鬼邪不入。

    鎮(zhèn)心丸治心氣虛弱,夜多夢(mèng)魘。

    辰砂 防風(fēng) 官桂 細(xì)辛 當(dāng)歸 鐵粉 防己 茯苓 茯神 雄黃 桔梗 菖蒲 遠(yuǎn)志 干姜 人參 甘草(各一兩) 紫石英(二兩) 銀屑(如無(wú),銀箔代之)

    為末,蜜丸,朱砂為衣。圓眼、燈心湯下。

    辟邪膏治中惡。癥候如癇,服之立醒。

    降真香 白膠香(別研) 沉香 虎頭骨(酥炙) 鬼 (去毛) 龍膽草(去蘆) 人參 白茯苓 雄黃(各五錢) 麝香(一錢)

    為末,入雄麝為丸,芡實(shí)大。乳香湯化下。用二丸絳囊,令兒 帶吉。

    辟瘟丹卻瘟疫,辟邪氣。官舍、空房夏月燒。甚妙。

    蒼術(shù)(茅山者) 川芎 黃連 白術(shù) 羌活 草烏 細(xì)辛 防風(fēng) 獨(dú)活 白芷 本 香附 當(dāng)歸 荊芥 天麻 干姜 牙皂 甘松 山柰 麻黃 芍藥 官桂 甘草(各等分)

    為末,棗肉為丸,彈子大,曬干收貯。

    加雄黃、柏樹(shù)果子(加倍用。)名辟邪丹。夏月除濕驅(qū)蚊。

    雄朱丹一女十歲,無(wú)恙。忽得疾,嗜食善饑,悲哭,自不知其所為,似祟似顛,面青或赤,因惱怒動(dòng)心肝之火故也。此方效。

    龍膽草(七錢) 黃連 黃芩(酒炒) 大黃(煨) 山梔 防風(fēng) 羌活 當(dāng)歸(各五錢) 川芎(四錢) 膽星(三錢) 酸棗仁(五錢炒) 青黛(三錢) 石膏(一兩 ) 雄黃(七錢,為衣)

    為末,糊丸,麻子大。薄荷、燈心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shí)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shí)的配方手冊(cè)。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yùn)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duì)于藥物的氣味陰陽(yáng)、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