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葉天士醫(yī)案精華》 五竅

    作者: 未知

    先起咳嗽.繼而耳 脹痛.延綿百日不愈.此體質陰虛.觸入風溫.未經清理外因.傷及陰分.少陽相火陡起.故入暮厥痛愈?。斚惹褰担僮h育陰.

    苦丁茶 鮮菊葉 金銀花 生綠豆皮 川貝母 鮮荷葉梗 益元散

    因大聲喊叫.至右耳失聰.想外觸驚氣.內應肝膽.膽脈絡耳.震動其火風之威.亦能郁而阻竅.治在少陽.忌食腥濁

    青蒿葉 青菊葉 薄荷梗 連翹 鮮荷葉汁 苦丁茶

    腎開竅于耳.心亦寄竅于耳.心腎兩虧.肝陽亢逆.故陰精走泄.陽不內根據(jù).是以耳鳴時閉.但病在心腎.其原實由于郁.郁則膽陽獨亢.令肝火上炎.清晨服丸藥以補心腎.午服湯藥以清少陽.以膽經亦絡于耳也.

    水煮熟地 麥冬 龜板 牡蠣 白芍 北味 建蓮 磁石 茯神 沉香 辰砂 丸服

    夏枯草 丹皮 生地 山梔 女貞子 赤苓 生甘草 煎服

    腎竅開耳.膽絡脈亦附于耳.凡本虛失聰.治在腎.邪干竅閉.治在膽.乃定例也.今年已六旬.脈形細數(shù).皆是腎陰久虧.肝陽內風上旋蒙竅.五行有聲.多動真氣火風.然非苦寒直降可效.填陰重鎮(zhèn).滋水制木.佐以咸味入陰酸以和陽.藥理當如是議.

    熟地 龜板 鎖陽 牛膝 遠志 茯神 磁石 秋石 吳萸 五味

    高年.目暗已久.血絡空虛.氣熱乘其空隙.攻觸脈絡.液盡而痛.當夜而甚.乃熱氣由陰而上.想外科用酒調末藥.必系溫散攻堅.因此而痛.虛癥可知.

    羚羊角 連翹心 夏枯草 青菊葉 全當歸 川桂枝 丹皮

    頭面諸竅.皆清陽游行之所.邪處于中.則為堵塞.陽氣不司流行.必畏寒形頹.內痹必郁而成熱.有鼻柱鼽衄矣.論理當用通圣散.遠處江外.倉猝就診.不可輕投.用輕可去實.

    苦丁茶 干荷葉邊 蔓荊子 連翹心 飛滑石 白芷

    素有痰火氣逆.春令地中陽升.木火化風.上引巔頂.腦熱由清竅以泄越.耳鳴鼻淵.甚于左者.春應肝膽.氣火自左而升也.宜清熱散郁.辛涼達于頭而主治.

    羚羊角 黑山梔 苦丁茶 青菊葉 飛滑石 夏枯草花

    性情躁急.陽動太過.氣火上升.郁于隧竅.由春深加?。湔{達之性.經言.春氣病在頭也.考五行六氣.迅速變化.莫若火風.腦熱暗泄.而為鼻淵.隧道失和.結成癭核.夫東垣升陽散火.丹溪總治諸郁.咸取苦辛為法.然藥乃片時之效.得能久安.以怡悅心志為要旨耳.

    連翹心 土貝母 海藻 昆布 黑山梔 川芎 小生香附 郁金 羚羊角 夏枯草 干荷葉邊 青菊葉汁泛丸苦丁茶煎湯送

    形瘦尖長.稟乎木火.陰精不足.腦髓不固.鼻淵淋下.并不腥穢.暖天稍止.遇冷更甚.其為虛證.顯然明白.醫(yī)者愈以風寒中腦主治.發(fā)散滲泄.愈耗正氣.豈但難愈.勞怯是憂.用天真丸.

    人參 黃 白術 山藥 蓯蓉 當歸 天冬 羊肉

    咽喉痛痹.發(fā)時如有物阻隔.甚至痛連心下.每晚加?。顷幰喝湛荩闻K厥陽化火風上灼.法以柔劑.仿甘以緩其急耳.

    細生地 天冬 阿膠 生雞子黃 元參心 糯稻根須

    陰涸于下.陽熾于上.為少陰喉痛.乃損怯之末傳矣.用豬膚甘涼益坎.有情之屬而效.今肉腠消爍殆盡.下焦易冷.髓空極矣.何暇以痰嗽為理.議滑澀之補.味咸入腎可也.

    牛骨髓 羊骨髓 豬骨髓 麋角膠 建蓮肉 山藥 芡實 搗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葉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陳士鐸
  •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wèi)生局:

    全國中醫(yī)藥特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為指導各級衛(wèi)生、中醫(yī)藥行政管理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進一步深入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我局對各示范區(qū)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規(guī)律性經驗和規(guī)范性做法進行提煉、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工作指南(試行)》?,F(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工作中參考使用。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

    聯(lián) 系 人:嚴華國 吳 迪

    聯(lián)系電話:010-65914966 65930672(傳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