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物間的物理化學配伍變化由于所處理狀態(tài)或劑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變化的基本機理是相同的。
(一)固體藥物的生理化學配伍變化固體狀態(tài)下配伍的物理變化主要是配伍時出現(xiàn)潤濕、液化、硬結(jié)、變色、分解型時及產(chǎn)生氣體等現(xiàn)象。
1.潤濕與液化制造固體型時為了有利于成型,大多數(shù)成分保持固態(tài),但有時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固體藥物配伍時在制造或貯存過程中發(fā)生潤溫和液化,給制造上帶來因難和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造成潤濕與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1)由于藥物間反應成水分,固體的酸類與堿類物間反應能形成水。如制造泡騰固體制劑時常用碳酸氫鈉與有機酸(如枸櫞酸),兩者混合時在稍高濕度下會較快產(chǎn)生中和反應放水分,使混合物潤濕。
(2)含結(jié)晶水多的鹽與其它藥物發(fā)生反應后形成含結(jié)晶水少的鹽而放出結(jié)晶水。如醋酸鉛與明礬混合則放出結(jié)晶水。
(3)混合物的臨界相對濕度下降而吸濕:固體藥物的吸濕與度及空氣相對濕度有關(guān)。一些水溶性藥物在室溫下其監(jiān)界相對濕度高時則會出現(xiàn)潤濕甚至液化(見散劑部分)。
(4)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一些醇類、酚類、酮灰、酯類藥物如簿荷腦、樟腦、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等,在一定溫度下低共熔混合物能否液化或潤濕除與混合物中的藥物本身熔點等性質(zhì)有關(guān)外還與混合物中二重量比有關(guān)。藥物的粒徑越細產(chǎn)生潤濕或液化的速度越快,研磨也能加快潤濕。,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液化利于制造。另外有研究表明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能促進一些藥物的溶解速率。如65%阿司匹林與37%乙酰苯胺所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比二者相同比例的混合物溶解快。氯霉素與尿素的低共熔混俁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這是由于這些固體的低共熔混合物是一種固體分散物。
2.結(jié)快散劑、顆粒劑由于藥物吸濕而后又逐漸干燥會引起結(jié)塊。結(jié)塊會使這類劑型的質(zhì)量變壞,有時會同導致藥物分解失效。
3.變色藥物間引起氧化還原、聚合、分解等反應時,有時產(chǎn)生帶色化合物或發(fā)生顏色上變化,如含酚基化合物與鐵鹽間相互作用使混合物顏色有變化。有些藥物容易氧化變色,而與另一藥物配伍時則反應加速,如水楊酸鹽與堿性藥物配伍。有些藥物在光線照射,高溫及濕度下反應更快。
4.產(chǎn)生氣體產(chǎn)生氣體也是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jié)果。如碳酸鹽、碳酸鹽、碳酸氫鹽與酸類藥物,銨鹽及烏洛托品與堿類藥物混合時也可能產(chǎn)生氣體。如溴化銨與利尿素配伍可放出氯氣。固體劑型中藥物配伍變化特別是化學變化比在液體劑型中慢。藥物分散程度越細則越容易引起反應。在空氣干燥的情況下反應可能變得更慢些。
(二)液體間劑型中藥物間物理化學配伍變化各種液體劑型的藥物配伍變問題雖然各有些差別,但大致相同。目前藥物治療上生廣泛采用注射液給藥而且常常多種注射液配伍在一起注射,因此本節(jié)以注液配伍變化為主進行討論。注射液的物理化學配伍變化主要出現(xiàn)混濁、沉淀、結(jié)晶、變色、水解、效價下降等現(xiàn)象。如15%的硫噴妥鈉水性注射液與非水溶媒制成的西蘭注射液混合時可析出沉淀。又如多巴胺注射液配伍后逐漸變成粉紅色至紫色。枸櫞酸小檗堿注射液與等滲氯化鈉混合時則析出結(jié)晶狀沉淀等等。肉眼看不到變化的配伍禁忌主要是在一些水溶液中不穩(wěn)定的藥物,一般都將加入一些溶媒或加入輸液中,有時與其它性注射液混合,在這種情況下原來條件(如pH)產(chǎn)生了變化,因而變得不穩(wěn)定。如紅霉乳糖酸鹽與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配合后(pH為4.5)6小時效價等下降約12%。因為紅霉素在酸糖酸性條件下(pH5以下)不穩(wěn)定,如果與一些藥物配伍后pH下降至0.4左右則6小時會失效50%以上(25)。這種情況由于肉眼觀察不到,所以帶來的危害性往往是嚴重的。此外,有些藥物與輸液配伍,雖然用肉眼觀察不到沉淀,但用微孔濾膜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法可觀察有大量的微?;蛭⒕Т嬖凇H缦蠕h霉素I號溶液在pH4.9時為12161粒/L,pH8為2831粒/L。pH4.9時微粒呈片狀無晶體形大塊沉淀物。而pH6.9時無晶形大沉淀具粘性認為這些物質(zhì)粘附性在人體血管內(nèi)壁可能性較大,故易引起局部剌激與靜脈炎。這類問題已引起人們的注意。注射液中產(chǎn)生配伍變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輸液的組成常用的輸液有5%葡萄糖注射液,等滲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轉(zhuǎn)化糖注射液及各種含乳酸鈉的制劑等,這些單糖、鹽、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較穩(wěn)定,常與注射液配伍。有些輸液由于它的特殊性質(zhì),而不適于某些注射液的配伍。如:
(1)血液:血液不透明,在產(chǎn)生沉淀混濁時不易觀察。血液成份極復雜,與藥物的注射液混合后可能引起溶血、血球凝聚等現(xiàn)象。
(2)甘露醇:甘露醇注射液含20%以及25%甘露醇,為一過飽和溶液。甘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25)為1:5.5故20%已超過其溶解度,但一般不易析出結(jié)晶(如有結(jié)晶析出,可加溫到37使之完全溶解后應用)。這種溶液加入某些藥物如氯化鉀,氯化鈉等的溶液能引起甘露醇結(jié)晶析出。
(3)靜脈注射用脂肪油乳劑:這種制品要求油的分散程度很細,油相直徑在幾個μm以下,這類制品與其它注射液配伍應慎重。因乳劑的穩(wěn)定性受許多因素影響,加入藥物往往能破壞乳劑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乳劑破裂,油相合并或油相凝聚等現(xiàn)象。
2.輸液與添加注射液間的相互作用:
(1)溶媒組成的改變:注射劑有時為了有利于藥物溶解、穩(wěn)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媒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當這些非水性溶媒的注射劑加入輸液(水溶液)中時,由于溶媒組成的改變而析出藥物。如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時往往析出氯霉素。但輸注液中氯霉素的濃度低于0.25%則不致析出沉淀。
(2)pH的改變:注射液pH值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不適當?shù)膒H下,有些藥物會產(chǎn)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新生沉淀。5%硫噴妥鈉10ml加于5%葡萄糖500ml中則產(chǎn)生沉淀。這都是由于pH下降而產(chǎn)生沉淀。許多抗生素類藥物不同pH條件下其分解速度頗不同。如乳糖酸紅霉素在等滲氯化鈉中(pH約6.45)24小時分解3%,若在糖鹽水中(pH約5.5)24小時則分解32.5%。輸液本身pH是直接影響混合后pH的因素之一。而各種輸液有不同的pH值范圍,而且所規(guī)定的pH范圍較大。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的pH為3.2-5.5,如pH為3.2則與酸不穩(wěn)定的抗生素配伍時會引起分解失效的百分數(shù)較大。如青霉素G在混后pH值為4.5的溶液中在4小時內(nèi)損失10%,而在pH3.6時,一小時即損失10%;4小時損失40%的效價。先鋒霉素5號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與維生素C注射液配伍,24小時內(nèi)含量下降8.9%。因此聯(lián)合使用時間不可超過6小時。PH對藥物穩(wěn)定性影響極大。這是因為這些物質(zhì)的分解速度與溶液中的[H+]有關(guān)。PH相差一個單位則[H+]最低抑制劑之間,[H+]相差約200倍。而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pH3.5-6.0)則[H+]相差約320倍。很多藥物在這種pH輻度中不適應。因此,對制劑的pH及其范圍應有足夠的注意。
(3)緩沖容量:pH對于產(chǎn)生配伍禁忌影響雖然很大,但藥液混合生的pH是受注射中所成份的緩沖能力決定的(有些加入緩沖劑)。緩沖劑抑pH變化能力的大小稱為緩沖容量。有些輸液中含有陰離子如乳酸根等,它們有一定緩沖容量。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藥物,在含有緩沖能力的弱酸溶液中常會出現(xiàn)沉淀。如5%硫噴妥鈉10ml加入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500ml)中不產(chǎn)生變化,但加入5%葡萄糖或含乳酸鹽的葡萄糖液中則析出沉淀,這是由于具有一定低pH并有一定緩沖容量的溶液,使混合后的pH下降至藥物沉淀的范圍以內(nèi)所致。
(4)離子作用:有些離子能加速某些藥物的水解反應。如乳酸根離子能加速氯芐青霉素的水解。若氯芐青霉素在含乳酸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中4小時后可損失20%則沒有變化。乳酸根還能加速青霉素G的分解,pH為6.4時青霉素G的分解速度與乳酸根離子濃度(在0.1M-0.5M之間)成正比,且其作用比枸櫞酸根強。另一方面,青霉素G及某些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芐青霉素等在權(quán)性是能胺蔗糖、葡萄糖及右旋糖酐所作用使效價下降,但在37和pH高于8.0時在10%葡萄糖、5%葡萄糖或6%右旋糖酐中其效價下降的趨勢則能被足夠量的碳酸氫鈉所抑制,在室濕失效變慢。
(5)直接反應:某些藥物可直接與輸液中一種成份反應。如四環(huán)素與含鈣鹽的輸液在中性或堿性下,由于形成螯而合物而產(chǎn)生沉淀。但此螯合物在酸性下有一定的溶解度,故在一般情況下與復方氯化鈉配伍時不同至于出現(xiàn)沉淀。除Ca++外,四環(huán)素還能與Fe++形成紅色、AI++形成黃色、Mg++形成綠色的螯合物。
(6)電解質(zhì)的鹽作用:例如兩性霉素B在水中不溶,在強酸性及強堿性溶液中能溶解(1mg/ml)本品的注射用水的溶液為膠體分散,只能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如果在大量電解的輸液中則能被電解質(zhì)鹽析出來,以致膠體粒子凝而產(chǎn)生沉淀。
(7)聚合反應:有些藥物在溶液中可能形成聚俁物。如氨芐青霉素10%()的濃貯備淮雖貯于冷暗處,但放置期間pH稍有下降便出現(xiàn)變色,溶液變粘稠,甚至會產(chǎn)生沉淀。這是由于形成聚合物所致。有人認為青霉素的變態(tài)反應與形成聚合物有關(guān)。氯芐青霉素的聚合作用認為與6氨基青霉素酸相似。青霉素G與先鋒霉素II亦有類似的反應。聚合物會引起過敏。聚合物會引起過敏、聚合物形成過程與時間及溫度均有關(guān)。
(8)藥物與機體中某些成份的結(jié)合:某藥物如青霉素與蛋白南能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可能會增中變態(tài)反應,缺以這種物質(zhì)加入蛋白質(zhì)類輸液中使用是不妥當?shù)摹?/p>
3.注射液之間的相互作用:除將兩種以上的注射液混合以外,還常常將兩種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輸液中一起作靜注。兩種注射液混混后的藥物濃度比與輸混合者大,因而更容易出問題。這方面的配伍變化,大部分是由于pH改變的影響。由于兩種注射液的pH穩(wěn)定范圍差較大,例如鹽酸四環(huán)注射液的pH1.8-2.98,而磺嘧啶鈉的注射液的pH為8.5-10.5,以在混合容易產(chǎn)生配伍變化。許多有機堿在水中難溶而需制成強本牟鹽,如氯丙嗪加鹽酸制成酸氯丙嗪則在水中易溶。但當加堿于酸氯丙嗪溶液中又會析出氯丙嗪。許多有機酸類(如巴比妥類、磺胺類等)在水中難溶,需要加堿制成的鈉鹽才能配成溶液。所以這類注射液與其它酸性液配伍后,由于混合液pH的變化而往往容易產(chǎn)生沉淀。如鹽酸四環(huán)注射液與乳酸鈉注射配伍時,則使鹽酸四環(huán)素注射液pH上升而析出四環(huán)素的沉淀。
在輸液中,加入兩種以上的注射液,由于最后體積的增加而增加了溶解量以致有時不致出現(xiàn)沉淀。如氯茶堿注射液加于5%葡萄糖液(1g/L)時為pH8.5,再加鹽酸球素(0.5g/L)則pH下降到4.0這是由于鹽酸四球素加了抗壞血酸作緩沖使pH變低。氨茶堿在pH8.0以睛是不穩(wěn)定的。此混合液在12小時內(nèi)無沉淀產(chǎn)生,但浴液顏色變暗。
4.影響配伍變化的其它因素:
(1)配合量:配合量的多少影響到濃度,一此物在一定濃度下才出現(xiàn)沉淀。如阿拉明注射液與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注射液,在等滲化鈉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各為100mg/L時,觀察不到變化。但濃度為300mg/L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與200mg/L阿拉明時則出現(xiàn)沉淀。
(2)反應時間:許多藥物在溶液中的反應有時很漫,個別注射液混合向小時才出現(xiàn)沉淀,所以在短時間內(nèi)使用完是可以的。但作用輸液的時間有長有短,一般在4小時內(nèi)應輸完。如需要入的量較大時,可分為幾次輸入,每次重新配合,這樣還可減少液被污染的機會。
(3)溫度:反應速度受溫度影響很大,一般每升高10℃反應速度增2-3倍。通常輸液過程中溫度波動不大。但須注意注射液混合后注射(輸入)前這段時間要短,如將粉末或凍干的安辣劑制成貯備溶液時,此濃溶液應貯存于冷暗處,以防止因濕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而變質(zhì)。
(4)氧與二氧化碳的影響:有些藥物制成注射液須在安瓿內(nèi)充填惰性氣體如N2等,以防止藥物被氧化。有些CO2的影響,如苯妥英鈉、硫噴妥鈉等注射液,因吸收空氣中的CO2使溶液的pH下降,故亦能有析出沉淀的可能。
(5)光敏感性:有些藥物對光是敏感的,如兩性霉素乙、呋喃妥因鈉、磺胺嘧啶鈉、核黃素,四環(huán)素類雌性激素類藥物。兩性霉素乙的液體應以黑紙遮好,避免強光照射。
(6)混合的順序:有些藥物楊合時產(chǎn)生沉淀現(xiàn)象可用改變混合順序的方法來克服。如1g氨茶堿與300mg菸酸配合,先將氨茶堿用輸淮稀釋至100ml,再慢慢加入菸酸則可達到澄明的溶液,如先將兩種藥液混合后稀釋則會析出沉淀。
(7)成份的純度:有些制劑在配伍時發(fā)生的異?,F(xiàn)象,并不是由于成份本身而是由于原輔料的不純(含有雜質(zhì))所引起。例如氯化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鈣鹽,當與2.5%枸櫞酸鈉注射液配合時往往產(chǎn)生枸櫞酸鈣的懸浮微粒而混濁。中草藥注射液中未除盡的高分子雜質(zhì)也能在長久貯存過程中?;蚺c輸液配液配伍時出現(xiàn)混濁或沉淀。此外還應考慮到注射劑中常常加有各種附加劑,如緩沖劑,助溶劑、抗氧劑等,它們之間或它們與藥物之間往往會發(fā)生反應而出現(xiàn)配伍變化。注射液中有極小一部分為油性溶液混懸液,由于油水不相混溶所以這些注射液與水性液配合伍后一般情況下得不到均勻的分散體系,通常不宜配伍使用。其它液體藥物的配伍除可,出現(xiàn)上述情況外,可以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物間的物理化學配伍變化由于所處理狀態(tài)或劑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變化的基本機理是相同的。
(一)固體藥物的生理化學配伍變化固體狀態(tài)下配伍的物理變化主要是配伍時出現(xiàn)潤濕、液化、硬結(jié)、變色、分解型時及產(chǎn)生氣體等現(xiàn)象。
1.潤濕與液化制造固體型時為了有利于成型,大多數(shù)成分保持固態(tài),但有時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固體藥物配伍時在制造或貯存過程中發(fā)生潤溫和液化,給制造上帶來因難和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造成潤濕與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1)由于藥物間反應成水分,固體的酸類與堿類物間反應能形成水。如制造泡騰固體制劑時常用碳酸氫鈉與有機酸(如枸櫞酸),兩者混合時在稍高濕度下會較快產(chǎn)生中和反應放水分,使混合物潤濕。
(2)含結(jié)晶水多的鹽與其它藥物發(fā)生反應后形成含結(jié)晶水少的鹽而放出結(jié)晶水。如醋酸鉛與明礬混合則放出結(jié)晶水。
(3)混合物的臨界相對濕度下降而吸濕:固體藥物的吸濕與度及空氣相對濕度有關(guān)。一些水溶性藥物在室溫下其監(jiān)界相對濕度高時則會出現(xiàn)潤濕甚至液化(見散劑部分)。
(4)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一些醇類、酚類、酮灰、酯類藥物如簿荷腦、樟腦、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等,在一定溫度下低共熔混合物能否液化或潤濕除與混合物中的藥物本身熔點等性質(zhì)有關(guān)外還與混合物中二重量比有關(guān)。藥物的粒徑越細產(chǎn)生潤濕或液化的速度越快,研磨也能加快潤濕。,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液化利于制造。另外有研究表明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能促進一些藥物的溶解速率。如65%阿司匹林與37%乙酰苯胺所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比二者相同比例的混合物溶解快。氯霉素與尿素的低共熔混俁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這是由于這些固體的低共熔混合物是一種固體分散物。
2.結(jié)快散劑、顆粒劑由于藥物吸濕而后又逐漸干燥會引起結(jié)塊。結(jié)塊會使這類劑型的質(zhì)量變壞,有時會同導致藥物分解失效。
3.變色藥物間引起氧化還原、聚合、分解等反應時,有時產(chǎn)生帶色化合物或發(fā)生顏色上變化,如含酚基化合物與鐵鹽間相互作用使混合物顏色有變化。有些藥物容易氧化變色,而與另一藥物配伍時則反應加速,如水楊酸鹽與堿性藥物配伍。有些藥物在光線照射,高溫及濕度下反應更快。
4.產(chǎn)生氣體產(chǎn)生氣體也是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jié)果。如碳酸鹽、碳酸鹽、碳酸氫鹽與酸類藥物,銨鹽及烏洛托品與堿類藥物混合時也可能產(chǎn)生氣體。如溴化銨與利尿素配伍可放出氯氣。固體劑型中藥物配伍變化特別是化學變化比在液體劑型中慢。藥物分散程度越細則越容易引起反應。在空氣干燥的情況下反應可能變得更慢些。
(二)液體間劑型中藥物間物理化學配伍變化各種液體劑型的藥物配伍變問題雖然各有些差別,但大致相同。目前藥物治療上生廣泛采用注射液給藥而且常常多種注射液配伍在一起注射,因此本節(jié)以注液配伍變化為主進行討論。注射液的物理化學配伍變化主要出現(xiàn)混濁、沉淀、結(jié)晶、變色、水解、效價下降等現(xiàn)象。如15%的硫噴妥鈉水性注射液與非水溶媒制成的西蘭注射液混合時可析出沉淀。又如多巴胺注射液配伍后逐漸變成粉紅色至紫色。枸櫞酸小檗堿注射液與等滲氯化鈉混合時則析出結(jié)晶狀沉淀等等。肉眼看不到變化的配伍禁忌主要是在一些水溶液中不穩(wěn)定的藥物,一般都將加入一些溶媒或加入輸液中,有時與其它性注射液混合,在這種情況下原來條件(如pH)產(chǎn)生了變化,因而變得不穩(wěn)定。如紅霉乳糖酸鹽與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配合后(pH為4.5)6小時效價等下降約12%。因為紅霉素在酸糖酸性條件下(pH5以下)不穩(wěn)定,如果與一些藥物配伍后pH下降至0.4左右則6小時會失效50%以上(25)。這種情況由于肉眼觀察不到,所以帶來的危害性往往是嚴重的。此外,有些藥物與輸液配伍,雖然用肉眼觀察不到沉淀,但用微孔濾膜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法可觀察有大量的微?;蛭⒕Т嬖凇H缦蠕h霉素I號溶液在pH4.9時為12161粒/L,pH8為2831粒/L。pH4.9時微粒呈片狀無晶體形大塊沉淀物。而pH6.9時無晶形大沉淀具粘性認為這些物質(zhì)粘附性在人體血管內(nèi)壁可能性較大,故易引起局部剌激與靜脈炎。這類問題已引起人們的注意。注射液中產(chǎn)生配伍變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輸液的組成常用的輸液有5%葡萄糖注射液,等滲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轉(zhuǎn)化糖注射液及各種含乳酸鈉的制劑等,這些單糖、鹽、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較穩(wěn)定,常與注射液配伍。有些輸液由于它的特殊性質(zhì),而不適于某些注射液的配伍。如:
(1)血液:血液不透明,在產(chǎn)生沉淀混濁時不易觀察。血液成份極復雜,與藥物的注射液混合后可能引起溶血、血球凝聚等現(xiàn)象。
(2)甘露醇:甘露醇注射液含20%以及25%甘露醇,為一過飽和溶液。甘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25)為1:5.5故20%已超過其溶解度,但一般不易析出結(jié)晶(如有結(jié)晶析出,可加溫到37使之完全溶解后應用)。這種溶液加入某些藥物如氯化鉀,氯化鈉等的溶液能引起甘露醇結(jié)晶析出。
(3)靜脈注射用脂肪油乳劑:這種制品要求油的分散程度很細,油相直徑在幾個μm以下,這類制品與其它注射液配伍應慎重。因乳劑的穩(wěn)定性受許多因素影響,加入藥物往往能破壞乳劑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乳劑破裂,油相合并或油相凝聚等現(xiàn)象。
2.輸液與添加注射液間的相互作用:
(1)溶媒組成的改變:注射劑有時為了有利于藥物溶解、穩(wěn)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媒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當這些非水性溶媒的注射劑加入輸液(水溶液)中時,由于溶媒組成的改變而析出藥物。如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時往往析出氯霉素。但輸注液中氯霉素的濃度低于0.25%則不致析出沉淀。
(2)pH的改變:注射液pH值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不適當?shù)膒H下,有些藥物會產(chǎn)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新生沉淀。5%硫噴妥鈉10ml加于5%葡萄糖500ml中則產(chǎn)生沉淀。這都是由于pH下降而產(chǎn)生沉淀。許多抗生素類藥物不同pH條件下其分解速度頗不同。如乳糖酸紅霉素在等滲氯化鈉中(pH約6.45)24小時分解3%,若在糖鹽水中(pH約5.5)24小時則分解32.5%。輸液本身pH是直接影響混合后pH的因素之一。而各種輸液有不同的pH值范圍,而且所規(guī)定的pH范圍較大。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的pH為3.2-5.5,如pH為3.2則與酸不穩(wěn)定的抗生素配伍時會引起分解失效的百分數(shù)較大。如青霉素G在混后pH值為4.5的溶液中在4小時內(nèi)損失10%,而在pH3.6時,一小時即損失10%;4小時損失40%的效價。先鋒霉素5號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與維生素C注射液配伍,24小時內(nèi)含量下降8.9%。因此聯(lián)合使用時間不可超過6小時。PH對藥物穩(wěn)定性影響極大。這是因為這些物質(zhì)的分解速度與溶液中的[H+]有關(guān)。PH相差一個單位則[H+]最低抑制劑之間,[H+]相差約200倍。而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pH3.5-6.0)則[H+]相差約320倍。很多藥物在這種pH輻度中不適應。因此,對制劑的pH及其范圍應有足夠的注意。
(3)緩沖容量:pH對于產(chǎn)生配伍禁忌影響雖然很大,但藥液混合生的pH是受注射中所成份的緩沖能力決定的(有些加入緩沖劑)。緩沖劑抑pH變化能力的大小稱為緩沖容量。有些輸液中含有陰離子如乳酸根等,它們有一定緩沖容量。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藥物,在含有緩沖能力的弱酸溶液中常會出現(xiàn)沉淀。如5%硫噴妥鈉10ml加入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500ml)中不產(chǎn)生變化,但加入5%葡萄糖或含乳酸鹽的葡萄糖液中則析出沉淀,這是由于具有一定低pH并有一定緩沖容量的溶液,使混合后的pH下降至藥物沉淀的范圍以內(nèi)所致。
(4)離子作用:有些離子能加速某些藥物的水解反應。如乳酸根離子能加速氯芐青霉素的水解。若氯芐青霉素在含乳酸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中4小時后可損失20%則沒有變化。乳酸根還能加速青霉素G的分解,pH為6.4時青霉素G的分解速度與乳酸根離子濃度(在0.1M-0.5M之間)成正比,且其作用比枸櫞酸根強。另一方面,青霉素G及某些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芐青霉素等在權(quán)性是能胺蔗糖、葡萄糖及右旋糖酐所作用使效價下降,但在37和pH高于8.0時在10%葡萄糖、5%葡萄糖或6%右旋糖酐中其效價下降的趨勢則能被足夠量的碳酸氫鈉所抑制,在室濕失效變慢。
(5)直接反應:某些藥物可直接與輸液中一種成份反應。如四環(huán)素與含鈣鹽的輸液在中性或堿性下,由于形成螯而合物而產(chǎn)生沉淀。但此螯合物在酸性下有一定的溶解度,故在一般情況下與復方氯化鈉配伍時不同至于出現(xiàn)沉淀。除Ca++外,四環(huán)素還能與Fe++形成紅色、AI++形成黃色、Mg++形成綠色的螯合物。
(6)電解質(zhì)的鹽作用:例如兩性霉素B在水中不溶,在強酸性及強堿性溶液中能溶解(1mg/ml)本品的注射用水的溶液為膠體分散,只能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如果在大量電解的輸液中則能被電解質(zhì)鹽析出來,以致膠體粒子凝而產(chǎn)生沉淀。
(7)聚合反應:有些藥物在溶液中可能形成聚俁物。如氨芐青霉素10%()的濃貯備淮雖貯于冷暗處,但放置期間pH稍有下降便出現(xiàn)變色,溶液變粘稠,甚至會產(chǎn)生沉淀。這是由于形成聚合物所致。有人認為青霉素的變態(tài)反應與形成聚合物有關(guān)。氯芐青霉素的聚合作用認為與6氨基青霉素酸相似。青霉素G與先鋒霉素II亦有類似的反應。聚合物會引起過敏。聚合物會引起過敏、聚合物形成過程與時間及溫度均有關(guān)。
(8)藥物與機體中某些成份的結(jié)合:某藥物如青霉素與蛋白南能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可能會增中變態(tài)反應,缺以這種物質(zhì)加入蛋白質(zhì)類輸液中使用是不妥當?shù)摹?/p>
3.注射液之間的相互作用:除將兩種以上的注射液混合以外,還常常將兩種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輸液中一起作靜注。兩種注射液混混后的藥物濃度比與輸混合者大,因而更容易出問題。這方面的配伍變化,大部分是由于pH改變的影響。由于兩種注射液的pH穩(wěn)定范圍差較大,例如鹽酸四環(huán)注射液的pH1.8-2.98,而磺嘧啶鈉的注射液的pH為8.5-10.5,以在混合容易產(chǎn)生配伍變化。許多有機堿在水中難溶而需制成強本牟鹽,如氯丙嗪加鹽酸制成酸氯丙嗪則在水中易溶。但當加堿于酸氯丙嗪溶液中又會析出氯丙嗪。許多有機酸類(如巴比妥類、磺胺類等)在水中難溶,需要加堿制成的鈉鹽才能配成溶液。所以這類注射液與其它酸性液配伍后,由于混合液pH的變化而往往容易產(chǎn)生沉淀。如鹽酸四環(huán)注射液與乳酸鈉注射配伍時,則使鹽酸四環(huán)素注射液pH上升而析出四環(huán)素的沉淀。
在輸液中,加入兩種以上的注射液,由于最后體積的增加而增加了溶解量以致有時不致出現(xiàn)沉淀。如氯茶堿注射液加于5%葡萄糖液(1g/L)時為pH8.5,再加鹽酸球素(0.5g/L)則pH下降到4.0這是由于鹽酸四球素加了抗壞血酸作緩沖使pH變低。氨茶堿在pH8.0以睛是不穩(wěn)定的。此混合液在12小時內(nèi)無沉淀產(chǎn)生,但浴液顏色變暗。
4.影響配伍變化的其它因素:
(1)配合量:配合量的多少影響到濃度,一此物在一定濃度下才出現(xiàn)沉淀。如阿拉明注射液與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注射液,在等滲化鈉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各為100mg/L時,觀察不到變化。但濃度為300mg/L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與200mg/L阿拉明時則出現(xiàn)沉淀。
(2)反應時間:許多藥物在溶液中的反應有時很漫,個別注射液混合向小時才出現(xiàn)沉淀,所以在短時間內(nèi)使用完是可以的。但作用輸液的時間有長有短,一般在4小時內(nèi)應輸完。如需要入的量較大時,可分為幾次輸入,每次重新配合,這樣還可減少液被污染的機會。
(3)溫度:反應速度受溫度影響很大,一般每升高10℃反應速度增2-3倍。通常輸液過程中溫度波動不大。但須注意注射液混合后注射(輸入)前這段時間要短,如將粉末或凍干的安辣劑制成貯備溶液時,此濃溶液應貯存于冷暗處,以防止因濕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而變質(zhì)。
(4)氧與二氧化碳的影響:有些藥物制成注射液須在安瓿內(nèi)充填惰性氣體如N2等,以防止藥物被氧化。有些CO2的影響,如苯妥英鈉、硫噴妥鈉等注射液,因吸收空氣中的CO2使溶液的pH下降,故亦能有析出沉淀的可能。
(5)光敏感性:有些藥物對光是敏感的,如兩性霉素乙、呋喃妥因鈉、磺胺嘧啶鈉、核黃素,四環(huán)素類雌性激素類藥物。兩性霉素乙的液體應以黑紙遮好,避免強光照射。
(6)混合的順序:有些藥物楊合時產(chǎn)生沉淀現(xiàn)象可用改變混合順序的方法來克服。如1g氨茶堿與300mg菸酸配合,先將氨茶堿用輸淮稀釋至100ml,再慢慢加入菸酸則可達到澄明的溶液,如先將兩種藥液混合后稀釋則會析出沉淀。
(7)成份的純度:有些制劑在配伍時發(fā)生的異?,F(xiàn)象,并不是由于成份本身而是由于原輔料的不純(含有雜質(zhì))所引起。例如氯化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鈣鹽,當與2.5%枸櫞酸鈉注射液配合時往往產(chǎn)生枸櫞酸鈣的懸浮微粒而混濁。中草藥注射液中未除盡的高分子雜質(zhì)也能在長久貯存過程中?;蚺c輸液配液配伍時出現(xiàn)混濁或沉淀。此外還應考慮到注射劑中常常加有各種附加劑,如緩沖劑,助溶劑、抗氧劑等,它們之間或它們與藥物之間往往會發(fā)生反應而出現(xiàn)配伍變化。注射液中有極小一部分為油性溶液混懸液,由于油水不相混溶所以這些注射液與水性液配合伍后一般情況下得不到均勻的分散體系,通常不宜配伍使用。其它液體藥物的配伍除可,出現(xiàn)上述情況外,可以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