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shuō)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shuō)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shuō),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予族中有病霍亂吐痢垂困忽發(fā)咳逆半日之間遂至危殆有一客云有灸咳逆法凡傷寒及久疾得咳逆皆為惡候投藥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肌咳逆已定元豐中予為延經(jīng)略使有幕官?gòu)埰叫虿牙б蝗展賹贂?huì)飲通判延州陳平裕忽言張平序已屬纊求往見(jiàn)之予問(wèn)何遽至此云咳逆甚氣已不屬予忽記灸法試令灸之未食頃平裕復(fù)來(lái)喜笑曰一灸遂瘥其法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中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男灸左女灸右只一處火到肌即瘥若不瘥則多不救矣(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