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碥》 喘哮

    作者: 何夢瑤

    麻黃(一錢) 杏仁(四分) 石膏(一錢) 甘草(二分) 桑白(六分) 細茶(少許)

    麻黃(不去節(jié)) 杏仁(不去尖) 甘草(不炙,各等分。一本甘草減半) 每服五錢,水一鐘,姜五片煎服,有汗即愈。

    麻黃(三錢) 杏仁(一錢半) 蘇子(二錢) 甘草(一錢) 桑皮(蜜炙,二錢) 黃芩(炒,一錢半) 款冬花(三錢) 半夏(法制,三錢) 白果(二十一枚,炒黃) 每服五錢,水煎服。

    麻黃(去根節(jié)) 杏仁(炒,去皮尖) 蘇子(炒,各一錢) 甘草(五分) 橘紅 桑白皮(炒) 赤茯苓(去皮,各一錢)姜、棗煎。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紫蘇 枳殼 桔梗 蒼術(shù) 黃芩 天寒加桂枝。

    陳皮 半夏 茯苓 生草 桔梗 枳殼 黃芩 黃連 梔子

    黑丑(頭末,一錢) 明礬(三分) 皂角(四分) 木香(三分) 人參(一分) 萊菔汁調(diào)下,十服愈。

    黃連(四兩) 金、銀各一錠,水九碗,煎二碗。再用水六碗,煎一碗。再用水二碗,煎半碗,共成膏。加人乳、牛乳、童便各一碗,姜汁、韭汁、側(cè)柏葉汁、田螺汁各一碗,再煎,入薄蜜收之,漸漸服。

    葶藶(不以多少,炒令黃) 上件細研,丸如彈子大,水三盞,棗十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后。服法∶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藥。

    蘿卜子(淘凈,蒸,曬,一兩) 豬牙皂角(存性,三錢) 上以生姜汁浸,蒸餅,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咽下。劫喘,以姜汁炒,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噙下,止之。

    木防己(三兩) 石膏(雞子大一塊)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