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釋名」烏扇、烏、烏吹,烏蒲、鳳、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
「氣味」(根據(jù))甘、平、有毒。
「主治」
1、咽喉腫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積水,皮膚發(fā)黑。用射干根搗汁服一杯,水即下。
5、陰疝腫刺。治方同上。
6、乳癰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蠶狀)和萱草根,共研為末,加蜜調(diào)敷,極有效。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名」烏扇、烏、烏吹,烏蒲、鳳、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
「氣味」(根據(jù))甘、平、有毒。
「主治」
1、咽喉腫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陰干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積水,皮膚發(fā)黑。用射干根搗汁服一杯,水即下。
5、陰疝腫刺。治方同上。
6、乳癰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蠶狀)和萱草根,共研為末,加蜜調(diào)敷,極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