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蒴翟

    「釋名」朔吊。接骨草。

    「氣味」酸、溫、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風,取蒴翟葉,用火烤熱,厚鋪床上,趁熱睡臥。葉冷則換。冬月取根搗碎,熬熱后用。

    2、風濕冷痹。治方同上。

    3、寒濕腰痛。治方同上。

    4、腳氣脛腫內(nèi)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腫痛處,一二日即消。

    5、渾身水腫,坐臥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鑒別有吐瀉。

    6、頭風眩暈。用蒴翟、獨活、白石膏各一兩,少枳實七錢半。每取三錢,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產(chǎn)后惡露不盡。用蒴翟二十兩,銼細,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瘧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紅,以不濃煎一碗,發(fā)病前服下。

    9、腹內(nèi)突然出現(xiàn)硬塊,極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凈切細,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溫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鱉瘕堅硬(腫起如盆,不能星臥)。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搗成汁,和水服。

    11、風疹。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2、丹毒。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3、癰腫。用蒴翟燒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濃煎成膏,敷患處。能蝕掉惡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