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簡義》 柴胡桂姜湯

    作者: 王清源

    治瘧發(fā)寒多熱微。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

    柴胡(三錢)桂枝(一錢二分)干姜(八分)栝蔞根(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二分)甘草(水煎而服。服后汗微出愈。

    痢脈候痢疾之脈大主兇。浮洪疾數勢難松。沉細多神毋害怕。緊牢代散莫能容。

    沉細無力。痢勢宜松。疾促弦散。脈反不從。陰脈為吉。陽脈多兇。初痢見澀久痢沉濡。益氣可宗。

    瘧脈候瘧家脈象定然弦。如兼滑大有痰涎。有力而弦防痙厥。弦而無力定綿延。弦如端直非為吉。沉微帶小必虛遷。新弦之狀為真臟。吉少兇多病氣偏。弦者痰熱。弦緩風連。

    弦遲寒勝。弦數熱纏。弦而澀小。濕與風聯。但弦不緩。難許安全。

    血癥吐血咳血咯血鼻衄牙宣舌血大便血小便血血淋血崩發(fā)泉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流溢。

    半隨于沖任而行于經絡。半散于脈絡而充之肌腠皮毛。又云。陽絡傷則血外溢為吐血咳血咯血鼻衄牙宣舌血等癥等癥。皆由陰陽兩絡之病也。陽絡之傷絡之傷也。必有七情隨之。故內傷外感血。剖諸獸腹。心下脊膂包絡中多血。

    血多者。醫(yī)稱為胃血。謬也。葉氏謂心此二家之論。以葉氏為最耳。余謂五臟臟腑皆有血也。古人以心生血。肝臟血又曰血海。況沖脈隸屬陽明。陽明為宗腑而分有血無血乎。凡人為一小天地。氣之。肺欲成癰。氣必凝之。血亦隨之。不過小而至于毛發(fā)之區(qū)。皆充積于中而發(fā)散于外乃行也。即氣行血亦行。氣滯血亦滯之謂也書云。天將大雨。山川出云??晌驓饽苌饽軘z血之理焉。余必以古人之心生血。

    肝臟亦血以減六系之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