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知有子法第二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

    《病源論》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者,此是氣血和調(diào),陽施陰化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者,妊娠也。

    《產(chǎn)經(jīng)》云∶凡婦人三部脈,浮沉正等者,此謂有子也。(今按∶《八十一難》云∶從掌后三寸為三部,則寸與關(guān)尺各得之寸一。凡診脈者,先明三部九候。)《短劇方》云∶凡婦人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少弱;或當(dāng)風(fēng)取冷大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便喜病阻。何謂欲有胎,其人月水尚來,顏色肌膚如常而沉重憒悶。不用飲食,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則是欲有胎也。如此經(jīng)二月日后,便覺不通,即結(jié)胎也。(《玉房秘訣》云∶初施瀉婦陰陽有力如吮者,是有子之候也。)《太素經(jīng)》云∶玄元皇帝曰∶人受天地之氣,變化而生,一月而高(膏),二月而脈,三月而胞,四月而胎,五月而脈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動,九月而臊,十月而生。

    《周書》云∶人感十而生,天五行,地五行,合為十也。天五行為五常,地五行為五臟,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者也。

    《家語》云∶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shù)十,故十月生。

    《玉房秘訣》云∶陽精多則生男,陰精多則生女,陽精為骨,陰精為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