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夏月炎熱,人冒涉途路,熱毒入內(nèi),與五臟相并,客邪熾盛,郁瘀(依倨反)擊,真《葛氏方》凡中熱死,不可使卒得冷,得冷便仍死矣。治之方∶以泥作HT。繞人臍,使三四人更溺其中。
又方∶亦可屈草帶,亦可扣瓦碗底若脫車,以著人臍上,取令溺,不得流去而已,此道又方∶干姜、橘皮、甘草末,少少納熱湯中,令稍稍咽,勿頓多,亦可煮之。
《短劇方》治中熱方∶取路上熱塵土,以壅其心上,小冷復(fù)易之,氣通乃止。
又方∶偃臥人,以草帶圍臍上,令人溺臍中即。
又方∶濃煮蓼,飲之至一二升,良效。
《千金方》治熱方∶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身,令湯入腸,須臾即蘇。
又方∶灌地漿一杯即愈。
又方∶抱枸子若雞,著心前熨之。
又方∶地黃汁一杯,服之。
又方∶但以熱土及熬灰土壅其心上,佳。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yàn)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y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論》云∶夏月炎熱,人冒涉途路,熱毒入內(nèi),與五臟相并,客邪熾盛,郁瘀(依倨反)擊,真《葛氏方》凡中熱死,不可使卒得冷,得冷便仍死矣。治之方∶以泥作HT。繞人臍,使三四人更溺其中。
又方∶亦可屈草帶,亦可扣瓦碗底若脫車,以著人臍上,取令溺,不得流去而已,此道又方∶干姜、橘皮、甘草末,少少納熱湯中,令稍稍咽,勿頓多,亦可煮之。
《短劇方》治中熱方∶取路上熱塵土,以壅其心上,小冷復(fù)易之,氣通乃止。
又方∶偃臥人,以草帶圍臍上,令人溺臍中即。
又方∶濃煮蓼,飲之至一二升,良效。
《千金方》治熱方∶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身,令湯入腸,須臾即蘇。
又方∶灌地漿一杯即愈。
又方∶抱枸子若雞,著心前熨之。
又方∶地黃汁一杯,服之。
又方∶但以熱土及熬灰土壅其心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