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治大便不通方第十三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

    《病源論》云∶大便不通者,猶(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diào),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并格反,糟酒滓也)痞結(jié)壅塞不通也。

    《葛氏方》治大便不通方∶研麻子,以米雜為粥食之,亦可直煮麻為飲服之。

    又方∶剝?yōu)趺菲?,以漬醬豆中,導(dǎo)下部。

    《范汪方》治大便不通方∶用豆醬納下部中則通。

    又方∶醬中瓜,切,令如指長(zhǎng)三寸,納大孔中。

    《秦承祖方》不得大便數(shù)日方∶作熱湯著盆中,人居其中,湯未冷則瘥。

    又方∶灸下部后五分三十壯瘥,大良。

    《千金方》治大便不通方∶桑根(一把,去赤皮)榆根(一把,去赤皮)水三升,煮服一升半,分二服。

    又方∶恒煮麻子取汁飲之。

    《龍門方》療大便不通方∶取膠,廣二寸,長(zhǎng)四寸,蔥白一握,以水三升和煮,消盡去滓,一服驗(yàn)。

    又方∶熬葵子半升,搗末,以水一升煮服之。

    《醫(yī)門方》∶療下部閉塞大行(謂大便也)不出方∶取烏梅四十枚拍碎,湯中浸少時(shí),去核,搗之如渾丸大一枚納下部中,立通。

    《短劇方》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滿方∶灸石關(guān)百壯。(今按∶《明堂》∶在幽門下二寸,幽門在巨闕旁半寸。)又方∶灸足大都隨年壯。

    《經(jīng)心方》夕藥湯治脹滿大行不通方∶夕藥(六分)芒硝〔(一名石脾)六分〕黃芩(五分)大黃(八分)杏仁(八分)凡五味,丸如梧子,飲服十五丸,日三。

    《華佗方》云∶有病日食二斗米,至二百日不大便,亦無所病苦,何以爾名?為何等病也?此葛根(五斤)豬肪(三斤)凡二物,葛根細(xì)銼洗之,以水三斗并煎之得一斗半,去滓,復(fù)煎其汁得七升已,取豬肪,切禁。服此藥,開六腑,當(dāng)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