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治脫肛方第九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

    《病源論》云∶脫肛者,肛門(mén)脫出也,多由久利大腸虛冷所為。大腸虛而傷于寒,利而用氣《千金方》云∶脫肛禁舉重及急帶衣,斷房室周年,乃佳。

    《梅略方》云∶脫肛慎舉重,食滑物,急衣帶。

    《短劇方》治脫肛驗(yàn)方∶蒲黃(二兩)豬膏(三合)凡二物,搗合和,敷肛上,當(dāng)迫納之,不過(guò)再三,便愈。

    又方∶取女萎一升,火燒以煙熏肛,即愈。

    《葛氏方》治卒大便脫肛方∶灸頂上回發(fā)中,百壯。

    又方∶豬膏和蒲黃,抑納,但以粉之,亦佳。

    又方∶熬鍛石令熱,故綿裹之,坐其上。冷又易之,并豆醬漬,合酒涂之。

    又云∶若腸隨肛出轉(zhuǎn)廣不可入者,搗生栝蔞,取汁,溫,以豬膏納中,手洗,隨按抑自得縮又方∶熬鍛石令熱,布裹以熨之,隨按令入。

    又方∶以鐵精粉之。

    《千金方》治肛滯出壁土散方∶故屋東壁土(一升碎)皂莢(三梃,各長(zhǎng)一尺二寸)二味,搗土為散,挹粉肛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之,取入為主。

    又云∶炙麻履底按入方∶故敗麻履底(一枚)鱉頭(一枚)二味,燒,鱉頭搗為散,敷肛門(mén)滯出頭,將履底按入,即不出矣。

    又云∶治脫肛歷年不愈方∶死鱉頭一枚,燒令煙絕,冶作屑,以敷肛門(mén),上進(jìn),以手按之。(今按∶《本草拾遺》云∶有以似為藥者∶蝸牛、鱉頭,脫肛皆燒末敷之,自縮。此即以類(lèi)為藥也。)又方∶灸龜尾立愈,即后窮骨也。

    又云∶治積冷利脫肛方∶枳實(shí)一枚,石上摩令滑澤,鉆安把,蜜涂,炙令微暖,熨之。冷更易之。

    又方∶鐵精粉納上,按令入即愈。

    又云∶病寒冷脫肛方∶灸臍中,隨年壯。

    又云∶治脫肛出方∶磁石(四兩)桂(一尺)皮(一枚,炙令黃)合搗下篩,服方寸匕,日一,十服即縮。

    《范汪方》治脫肛方∶生鐵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上,日三。

    《醫(yī)門(mén)方》療大腸寒則肛門(mén)洞瀉凹出方∶鱉頭(一枚,燒令煙絕)鐵精(一兩)搗篩為散,粉上令遍。

    又方∶取破麻履底一枚,炙令微熱,以履底按肛入,即更不出。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