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歸于膀胱,氣化分入血脈,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者,瀉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jié)M,腫而痛,以手按則欲小便而不得。
又云∶治膀胱虛冷,饑不欲食,面黑如炭,腰脅疼痛方∶磁石(六兩)黃(三兩)杜仲(四兩)白石英(五兩)五味(四兩)茯苓(三兩)術(shù)(五七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膀胱實熱方∶梔子仁(三兩)石膏(八兩)茯苓(三兩)淡竹葉(切,一升)生地黃(切,一升)蜜(一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兩沸,分三服。須痢加芒硝三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源論》云∶五谷五味之津液,悉歸于膀胱,氣化分入血脈,以成骨髓也;而津之余者,瀉之。
《千金方》云∶膀胱病者;少腹?jié)M,腫而痛,以手按則欲小便而不得。
又云∶治膀胱虛冷,饑不欲食,面黑如炭,腰脅疼痛方∶磁石(六兩)黃(三兩)杜仲(四兩)白石英(五兩)五味(四兩)茯苓(三兩)術(shù)(五七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云∶治膀胱實熱方∶梔子仁(三兩)石膏(八兩)茯苓(三兩)淡竹葉(切,一升)生地黃(切,一升)蜜(一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兩沸,分三服。須痢加芒硝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