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太陰中府三肋間,上行云門寸六許,云在任璣旁六寸,大腸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動脈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擬,列缺腕上一寸半,經(jīng)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后橫紋頭,魚際節(jié)后散脈里,少商大指端內(nèi)側,鼻衄刺之立時止。
注:●中府在任脈中行華蓋穴旁,直開去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jīng)巨骨之下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云門穴也。
●從云門穴下循臑內(nèi),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尖點墨取之,天府穴也。
●從天府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去五寸動脈中,俠白穴也。
●從俠白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筋骨罅中,動脈應手,尺澤穴也。
●從尺澤穴下行腕前,約紋上七寸,上骨、下骨間陷中,孔最穴也。
●從孔最穴循外側行腕后,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從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經(jīng)渠穴也。
●從經(jīng)渠穴內(nèi)循手掌后陷中,太淵穴也。
[10]從太淵穴上魚,手大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11]從魚際穴循行手大指內(nèi)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白肉際,少商穴也(圖四十)。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太陰中府三肋間,上行云門寸六許,云在任璣旁六寸,大腸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動脈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擬,列缺腕上一寸半,經(jīng)渠寸口陷中取,太淵掌后橫紋頭,魚際節(jié)后散脈里,少商大指端內(nèi)側,鼻衄刺之立時止。
注:●中府在任脈中行華蓋穴旁,直開去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jīng)巨骨之下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云門穴也。
●從云門穴下循臑內(nèi),腋下三寸動脈陷中,以鼻尖點墨取之,天府穴也。
●從天府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去五寸動脈中,俠白穴也。
●從俠白穴下行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筋骨罅中,動脈應手,尺澤穴也。
●從尺澤穴下行腕前,約紋上七寸,上骨、下骨間陷中,孔最穴也。
●從孔最穴循外側行腕后,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當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從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經(jīng)渠穴也。
●從經(jīng)渠穴內(nèi)循手掌后陷中,太淵穴也。
[10]從太淵穴上魚,手大指本節(jié)后,內(nèi)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魚際穴也。
[11]從魚際穴循行手大指內(nèi)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白肉際,少商穴也(圖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