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條文:小兒生贅生瞼內(nèi),初小漸大隱摩瞳,赤澀淚多脾胃熱,鉤割□洗去瘀紅,清胃散用車前子,膏軍柴桔黑芩風(fēng)。
方劑:清胃散方
車前子 石膏 大黃 柴胡 桔?!『趨ⅰ↑S芩 防風(fēng)各一錢
右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去渣溫服。
【注】●小兒生贅之證,生于眼胞之內(nèi),初起如麻子,久則漸長(zhǎng)如豆,隱摩瞳人,赤澀淚出,此乃脾、胃熱上壅所致。
●先用手法或鉤割或□洗,散去外瘀;后用清胃散,清其內(nèi)熱。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條文:小兒生贅生瞼內(nèi),初小漸大隱摩瞳,赤澀淚多脾胃熱,鉤割□洗去瘀紅,清胃散用車前子,膏軍柴桔黑芩風(fēng)。
方劑:清胃散方
車前子 石膏 大黃 柴胡 桔?!『趨ⅰ↑S芩 防風(fēng)各一錢
右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去渣溫服。
【注】●小兒生贅之證,生于眼胞之內(nèi),初起如麻子,久則漸長(zhǎng)如豆,隱摩瞳人,赤澀淚出,此乃脾、胃熱上壅所致。
●先用手法或鉤割或□洗,散去外瘀;后用清胃散,清其內(nèi)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