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心癰

    作者: 吳謙

    【方歌】心癰巨闕腫隱疼,酷吹嗜熱火毒成,面赤口渴身作痛,治法陽熱總宜清。

    【注】此證始發(fā)巨闕穴,必隱痛微腫,令人寒熱,身痛,頭面色赤,口渴,隨飲隨干,由心火熾盛,更兼酷飲嗜熱而成,宜服涼血飲。酒毒為病者,宜服升麻葛根湯治之,此證甚屬罕有,但治法不可不備。

    巨闕穴又名心募,在臍上六寸五分。

    方劑:涼血飲組成:木通瞿麥荊芥薄荷白芷花粉甘草赤芍麥冬(去心)生地山梔子車前子連翹(去心,各等分)

    引用燈心,若沛熱加淡竹葉,水煎溫服。

    【方歌】涼血飲善治心癰,瞿荊荷芷草翹通,赤芍山梔干生地,車前花粉麥門冬。

    又方:升麻葛根湯

    組成:山梔升麻葛根白芍柴胡黃芩(各一錢)

    黃連木通甘草(各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shí)服。

    【方歌】升麻葛根湯山梔,酒毒心癰黃連宜,柴芍通芩升葛草,水煎溫服不拘時(sh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