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方歌】痰包每在舌下生,結(jié)腫綿軟似匏形,痛脹舌下妨食語,火積痰涎流注成。
【注】此證生于舌下,結(jié)腫如匏,光軟如綿,塞脹舌下,有妨飲食言語,色黃木痛,由火積痰涎流注而成。宜用立剪當包上煎破,出痰涎如雞子清,稠粘不斷,拭凈,搽冰硼散,服加味二陳湯。忌煎炒、火酒等物。
方劑:加味二陳湯
組成:陳皮半夏(制)
白茯苓黃芩(各八分)
黃連薄荷甘草(生,各五分)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加味二陳療痰包,結(jié)腫舌下形如匏,二陳湯加芩連薄,姜煎服下自然消。
又方:冰硼散(見口部鵝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