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煩躁

    作者: 吳謙

    條文:006未出煩躁消毒平,已出煩躁涼血寧,漿清發(fā)煩保元治,靨后虛煩匹物靈。

    [注]

    痘證始終以安寧為吉,但有煩躁必生他變,蓋煩者,心憤也,躁者,身擾也,皆由毒火太盛,神不能靜也,痘末出而煩躁,是為表郁,以消毒飲主之,痘已出而煩躁,是為血熱,以涼血解毒湯主之,若養(yǎng)漿時頂平清稀而煩躁,是氣虛也,以加味保元湯主之,收靨后而煩躁,是血虛也,以加減四物湯主之。

    (加減消毒飲)方見雜證中發(fā)熱(涼血解毒湯)方見結(jié)痂落痂證治。

    (加味保元湯)人參黃耆制甘草炙當歸酒洗白芍藥炒麥冬去心棗仁炒研水煎服(方歌)

    加味保元治虛煩,人參黃耆甘草攢,酒洗當歸白芍藥,麥冬棗仁一同煎。

    (加減四物湯)人參當歸麥門冬去心生地梔子炒白芍藥炒水煎服。

    (方歌)

    靨后血虛多煩躁,加減四物湯最妙,人參當歸麥門冬,生地梔子白芍效。

    譫妄毒熱熾盛犯心經(jīng),錯語妄言神不清,妄見妄聞志昏憒,黃連解毒服即寧。

    [注]

    譫妄者,由毒熱熾盛,上干心氣,致使錯語妄言,神氣不清,妄見妄聞,志氣昏憒,以黃連解毒湯主之。

    (黃連解毒湯)方見結(jié)痂落痂證治。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