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少陰脈,緊而沉,沉則為水,小便即難,〕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
【按】
脈得諸沉者一條,乃始論水氣病之脈,當列于篇首。但古本脈得諸沉之上,有「少陰脈緊而沉…」四句,文義不屬,并有脫簡,不釋,且刪之。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膊∷勾螅”悴焕?,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p>
其人消渴之下,古本有「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四句,與上文義不屬,當另分為一條,在本門五條之次,始合里水脈證。
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苍芥炯有g(shù)湯主之?!?/p>
「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七字,當在后太陽病脈浮而緊條內(nèi),發(fā)汗即愈之下,文義始屬,必是錯簡在此。觀其里有水之之文,豈有用越婢加術(shù)湯發(fā)表之藥,自可知也。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其人陰腫」四字,當在腎水條內(nèi),錯簡在此,當移之。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除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人陰腫」。
「面反瘦」之下,當補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wèi)不利,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zhuǎn)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zhuǎn),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名曰氣分之下,當補入下條「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十五字。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主之?!?/p>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之十六字,當是衍文,觀心下堅之本條自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之十五字,當在上條氣分之下,文氣始屬,正是氣分之治法,必是錯簡在此,當移之。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浮」〔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身體洪腫之「洪」字,當是「浮」字,改之?!复藶辄S汗」四字,當是衍文。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jié)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fā)汗得之??识粣汉撸藶槠に?。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jié)。欬而喘,不渴者,此為「肺」〔脾〕脹,其狀如腫,發(fā)汗即愈「,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shù)者,皆不可發(fā)汗。
脾脹之「脾」字,當是「肺」字,改之。發(fā)汗即愈之下,當補入前條之「越脾加術(shù)湯
主之」七字。
「皮」〔里〕水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里水之「里」字,當是「皮」字,豈有里水,而用麻黃之理,當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厥而」二字,當是衍文。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風」〔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為氣水之「氣」字,當是「風」字,若是「氣」字,則無發(fā)汗之理,且通篇并無氣水之病,當改之。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少陰脈,緊而沉,沉則為水,小便即難,〕脈得諸沉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
【按】
脈得諸沉者一條,乃始論水氣病之脈,當列于篇首。但古本脈得諸沉之上,有「少陰脈緊而沉…」四句,文義不屬,并有脫簡,不釋,且刪之。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膊∷勾螅”悴焕?,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p>
【按】
其人消渴之下,古本有「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四句,與上文義不屬,當另分為一條,在本門五條之次,始合里水脈證。
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苍芥炯有g(shù)湯主之?!?/p>
【按】
「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七字,當在后太陽病脈浮而緊條內(nèi),發(fā)汗即愈之下,文義始屬,必是錯簡在此。觀其里有水之之文,豈有用越婢加術(shù)湯發(fā)表之藥,自可知也。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按】
「其人陰腫」四字,當在腎水條內(nèi),錯簡在此,當移之。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除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人陰腫」。
【按】
「面反瘦」之下,當補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wèi)不利,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zhuǎn)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zhuǎn),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按】
名曰氣分之下,當補入下條「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十五字。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主之?!?/p>
【按】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之十六字,當是衍文,觀心下堅之本條自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之十五字,當在上條氣分之下,文氣始屬,正是氣分之治法,必是錯簡在此,當移之。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浮」〔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按】
身體洪腫之「洪」字,當是「浮」字,改之?!复藶辄S汗」四字,當是衍文。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jié)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fā)汗得之??识粣汉撸藶槠に?。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jié)。欬而喘,不渴者,此為「肺」〔脾〕脹,其狀如腫,發(fā)汗即愈「,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shù)者,皆不可發(fā)汗。
【按】
脾脹之「脾」字,當是「肺」字,改之。發(fā)汗即愈之下,當補入前條之「越脾加術(shù)湯
主之」七字。
「皮」〔里〕水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按】
里水之「里」字,當是「皮」字,豈有里水,而用麻黃之理,當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
「厥而」二字,當是衍文。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風」〔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按】
為氣水之「氣」字,當是「風」字,若是「氣」字,則無發(fā)汗之理,且通篇并無氣水之病,當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