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當(dāng)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shù)四兩澤瀉半筋芎藭半筋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
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注】
妊娠嘔吐謂之惡阻。惡阻者,謂胃中素有寒飲,惡阻其胎而妨飲食也。主之以干姜去寒,半夏止嘔,惡阻之人,日日嘔吐,必傷胃氣,故又佐人參也。
【集注】
程林曰:寒在胃脘,則令嘔吐不止,故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嘔,人參和胃。半夏、干姜能下胎。婁全善云:余治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嘗動胎,亦有故無殞之義,臨病之工,何必拘泥。
尤怡曰:此益虛溫胃之法,為妊娠中虛而有寒者設(shè)也。夫陽明之脈,順而下行者也。
有寒則逆,有熱亦逆,逆則飲必從之,而妊娠之體,精凝血聚,每多蘊(yùn)而成熱者矣。
按『外臺』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姜、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為治胃熱氣逆嘔吐之法,可補(bǔ)仲景之未備也。
《明醫(yī)雜著》(公元 1549 年)明.王綸(節(jié)齋)著。六卷。內(nèi)容為醫(yī)論、諸證、小兒證治等,此書也受朱震亨學(xué)說的影響。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當(dāng)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shù)四兩澤瀉半筋芎藭半筋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
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注】
妊娠嘔吐謂之惡阻。惡阻者,謂胃中素有寒飲,惡阻其胎而妨飲食也。主之以干姜去寒,半夏止嘔,惡阻之人,日日嘔吐,必傷胃氣,故又佐人參也。
【集注】
程林曰:寒在胃脘,則令嘔吐不止,故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嘔,人參和胃。半夏、干姜能下胎。婁全善云:余治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嘗動胎,亦有故無殞之義,臨病之工,何必拘泥。
尤怡曰:此益虛溫胃之法,為妊娠中虛而有寒者設(shè)也。夫陽明之脈,順而下行者也。
有寒則逆,有熱亦逆,逆則飲必從之,而妊娠之體,精凝血聚,每多蘊(yùn)而成熱者矣。
按『外臺』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兩,生姜、茯苓各四兩,麥冬、人參各三兩,為治胃熱氣逆嘔吐之法,可補(bǔ)仲景之未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