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宗金鑒》 王不留行散方

    作者: 吳謙

    王不留行(八月八日采)十分蒴藋細葉(七月七日采)十分桑東南根(白皮,三月三日采)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除目,及閉口,去汗)三分黃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藥二分厚樸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chǎn)后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干百日。

    【集解】

    徐彬曰:此乃概治金瘡方也。蓋王不留行,性苦平,能通利血脈,故反能止金瘡血、逐痛;蒴藋亦通利氣血,尤善開痹,周身肌肉肺主之;桑根白皮最利肺氣,東南根向陽,生氣尤全,以復肌肉之主氣,故以此三物,甚多為君。甘草解毒和榮,尤多為臣。椒、姜以養(yǎng)其胸中之陽,厚樸以疏其內(nèi)結(jié)之氣,芩、芍以清其陰分之熱為佐。若有風寒,此屬經(jīng)絡(luò)客邪,桑皮止利肺氣,不能逐外邪,故勿取。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注】

    浸淫瘡者,浸謂浸浸,淫謂不已,謂此瘡浸淫留連不已也。從口流向四肢者輕,以從內(nèi)走外也,故曰可治;從四肢流走入口者重,以從外走內(nèi)也,故曰不可治。浸淫者,猶今之癩癘之類。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按】

    此承上條以明其治,黃連粉方脫簡。

    【集解】

    尤怡曰:黃連粉方未見大意,以此為濕熱浸淫之病,故取黃連一味為粉粉之,苦以燥濕,寒以除熱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