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見痙病中)
□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脈遲不能兼滑,惟浮取之遲,沉取之滑,則有之矣。今下利脈遲而滑,謂浮遲而沉滑也。浮遲則外和,沉滑則內實。欲止內實之下利,當下之,積去則止,宜大承氣湯。
【集注】
尤怡曰:脈遲為寒,然與滑俱見,則不為寒而反為實,以中實有物,能阻其脈遲行。
夫利因實而致者,實不去則利不止,故宜急下。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下利脈反滑者,是病脈實,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氣如常,飲食如故,乃有當去之積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趙良曰:下利虛證也,脈滑實脈也,以下利之虛證,而反見滑實之脈,故當有所去也。
程林曰:經云:滑為有宿食,故當下,去之而利自止矣。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差后,至其或年、或月、或日而復發(fā)其利者,此宿食積病,攻之不盡故也。若其人形氣不衰,飲食尚強,當攻其未盡,自不復發(fā)其利也,宜大承氣湯。
沈明宗曰:此舊積之邪復病也。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是前次下利之邪,隱僻腸間,今值藏府司令期,觸動舊邪而復發(fā);無隱僻之根未除,終不能愈,故用大承氣迅除之耳。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下利里虛證也,譫語里實證也,何以決其有燥屎也?若脈滑數(shù),知有宿食也;其利穢粘,知有積熱也;然必脈證如此,始可知其有燥屎也,宜下之以小承氣湯。于此推之,而燥屎又不在大便□不□也。
李□曰:經曰:實則譫語,故知有燥屎宜下。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絡 、病證、治則、預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見痙病中)
□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脈遲不能兼滑,惟浮取之遲,沉取之滑,則有之矣。今下利脈遲而滑,謂浮遲而沉滑也。浮遲則外和,沉滑則內實。欲止內實之下利,當下之,積去則止,宜大承氣湯。
【集注】
尤怡曰:脈遲為寒,然與滑俱見,則不為寒而反為實,以中實有物,能阻其脈遲行。
夫利因實而致者,實不去則利不止,故宜急下。
□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注】
下利脈反滑者,是病脈實,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氣如常,飲食如故,乃有當去之積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集注】
趙良曰:下利虛證也,脈滑實脈也,以下利之虛證,而反見滑實之脈,故當有所去也。
程林曰:經云:滑為有宿食,故當下,去之而利自止矣。
□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下利差后,至其或年、或月、或日而復發(fā)其利者,此宿食積病,攻之不盡故也。若其人形氣不衰,飲食尚強,當攻其未盡,自不復發(fā)其利也,宜大承氣湯。
【集注】
沈明宗曰:此舊積之邪復病也。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是前次下利之邪,隱僻腸間,今值藏府司令期,觸動舊邪而復發(fā);無隱僻之根未除,終不能愈,故用大承氣迅除之耳。
□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注】
下利里虛證也,譫語里實證也,何以決其有燥屎也?若脈滑數(shù),知有宿食也;其利穢粘,知有積熱也;然必脈證如此,始可知其有燥屎也,宜下之以小承氣湯。于此推之,而燥屎又不在大便□不□也。
【集注】
李□曰:經曰:實則譫語,故知有燥屎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