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遠(yuǎn)志∶味酸微辛,性平。其酸也能 ,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葉之 辟純?nèi)巫匀?,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調(diào),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輔之,誠為養(yǎng)肺要藥,至其酸斂之力,入肝能斂戢肝火,入腎能固澀滑脫,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進(jìn)飲食,和平純粹之品,夫固無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濃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濃若薄糊,以敷腫疼瘡瘍及乳癰甚效,若恐其日久發(fā)酵,每一兩可加蓬砂二錢溶化其中。
愚初次細(xì)嚼遠(yuǎn)志嘗之,覺其味酸而實兼有礬味,西人謂其含有林檎酸,而林檎酸中固無礬也。后乃因用此藥,若末服至二錢可作嘔吐,乃知其中確含有礬味,因悟礬能利痰,其所以能利痰者,亦以其含有礬味也。
礬能解毒,《本草綱目》謂其解天雄、附子、烏頭毒,且并能除瘡瘍腫疼者,亦以其兼有礬味也。是以愚用此藥入湯劑時,未嘗過二錢,恐多用之亦可作嘔吐也。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bǔ)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遠(yuǎn)志∶味酸微辛,性平。其酸也能 ,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葉之 辟純?nèi)巫匀?,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調(diào),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輔之,誠為養(yǎng)肺要藥,至其酸斂之力,入肝能斂戢肝火,入腎能固澀滑脫,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進(jìn)飲食,和平純粹之品,夫固無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濃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濃若薄糊,以敷腫疼瘡瘍及乳癰甚效,若恐其日久發(fā)酵,每一兩可加蓬砂二錢溶化其中。
愚初次細(xì)嚼遠(yuǎn)志嘗之,覺其味酸而實兼有礬味,西人謂其含有林檎酸,而林檎酸中固無礬也。后乃因用此藥,若末服至二錢可作嘔吐,乃知其中確含有礬味,因悟礬能利痰,其所以能利痰者,亦以其含有礬味也。
礬能解毒,《本草綱目》謂其解天雄、附子、烏頭毒,且并能除瘡瘍腫疼者,亦以其兼有礬味也。是以愚用此藥入湯劑時,未嘗過二錢,恐多用之亦可作嘔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