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
〔湯〕小兒積癥∶面黃腫,肚脹,面合臥地,小便如油,多嘔,眼睛黃,腹內虛鳴,多睡眼白黃,赤白痢下,發(fā)黃,眼赤,多瀉。
凡有積滯,須辨虛實,況孩兒虛瘦,長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論也。予今之法,實者可服進食丸,虛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兒丸。(肥兒丸方見疳門心疳條為丸如黍米大,兒一歲十丸,飯飲下。)
〔錢〕小兒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送下。
白餅子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干)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上研勻,巴豆后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捏作餅子,兒三歲以上三五餅,四歲以下一二餅,蔥白湯下,臨臥服。
〔《局》〕進食丸治乳食不化,心胸脹滿,疳積肚疼。
木香(炮) 枳殼(去白,炒) 當歸 代赭石 朱砂(另研,三錢) 巴豆(去油膜,一錢)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二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送下。
〔《活》〕雙圣丸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心腹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瘥,可再服。
巴豆(六十個,去皮心膜,研去油) 甘遂 麥門冬(去心,三兩五錢) 甘草(炙,一兩) 朱砂(另研,一錢)牡蠣(二兩) 蕤核(取仁,四兩半,另研)
上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
兒半歲服如蘇子大,兒一歲服如麻子大,分為二丸。兒二歲服如麻子大一丸,兒三四歲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服如麻子大三丸。兒七八歲服小豆大二丸,兒十歲微大如小豆大三丸,以雞鳴時分服之。如至日出不下者,熱粥飲數合,投之即下,丸藥皆雙出也。若利甚,濃煎冷粥數合與之即止。
〔錢〕珍珠丸治小兒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巴豆仁(十四個,水浸一宿,細研) 木香 白丁香 丁香(各五分) 滑石(二錢) 輕粉(五分,留少許為衣)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一丸,八九歲至十五歲服八丸,棗子煎湯,放冷下。如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帖。乳癖者,臨臥服數丸。
〔《本》〕消積丸治小兒食積氣、濕氣,面黃白多腫,大便黃赤酸臭。
砂仁(十二個) 丁香(九粒) 烏梅肉(三個) 巴豆(去油,三粒)
上細末,糊丸如粟米大。三歲以上五六丸,以下二三丸,用溫水下,無時服。大凡小兒身溫壯熱,非變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為胃有蓄冷,宜此藥消下,后服溫胃藥。若身溫壯熱,大便赤而酸臭,為胃有蓄熱,宜此藥下,后服涼胃藥,無不愈。(一方有使君子七枚。)
〔丹〕丁香化癖散治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硫黃(以上各二錢) 砂(五分) 輕粉(少許)
上研細末,每一歲兒服五分,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出下黑糞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世〕二丁丸治小兒乳癖。
白丁香(半兩) 丁香 密陀僧(各一兩) 韶粉(一錢) 硫黃(三錢)
上細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兒十丸,日晡時米飲下。飲乳者,乳汁下。次日當取下惡物,熱即隨退。加黃鶯屎一錢,尤妙。
〔錢〕紫霜丸
代赭石(細研,水飛,二錢) 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心皮膜)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皂莢子湯下,無時。海藏云∶五色加減,并見治法。
〔湯〕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上七方治癖皆峻劑。若稍涉虛者,必用四君子及益黃散之類兼服之。
〔《秘錄》〕治小兒氣癖。取三棱針作羹粥,以米面為之,與乳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兒吃,亦得作粥與羹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田〕小兒癖氣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各七壯。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脅肋端,側臥,曲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從 HT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灸臍后脊骨中二七壯,無不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
〔湯〕小兒積癥∶面黃腫,肚脹,面合臥地,小便如油,多嘔,眼睛黃,腹內虛鳴,多睡眼白黃,赤白痢下,發(fā)黃,眼赤,多瀉。
凡有積滯,須辨虛實,況孩兒虛瘦,長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論也。予今之法,實者可服進食丸,虛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兒丸。(肥兒丸方見疳門心疳條為丸如黍米大,兒一歲十丸,飯飲下。)
□
〔錢〕小兒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送下。
白餅子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干)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上研勻,巴豆后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捏作餅子,兒三歲以上三五餅,四歲以下一二餅,蔥白湯下,臨臥服。
□
〔《局》〕進食丸治乳食不化,心胸脹滿,疳積肚疼。
木香(炮) 枳殼(去白,炒) 當歸 代赭石 朱砂(另研,三錢) 巴豆(去油膜,一錢)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二丸,量兒大小加減,米飲送下。
□
〔《活》〕雙圣丸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心腹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瘥,可再服。
巴豆(六十個,去皮心膜,研去油) 甘遂 麥門冬(去心,三兩五錢) 甘草(炙,一兩) 朱砂(另研,一錢)牡蠣(二兩) 蕤核(取仁,四兩半,另研)
上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
兒半歲服如蘇子大,兒一歲服如麻子大,分為二丸。兒二歲服如麻子大一丸,兒三四歲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服如麻子大三丸。兒七八歲服小豆大二丸,兒十歲微大如小豆大三丸,以雞鳴時分服之。如至日出不下者,熱粥飲數合,投之即下,丸藥皆雙出也。若利甚,濃煎冷粥數合與之即止。
□
〔錢〕珍珠丸治小兒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巴豆仁(十四個,水浸一宿,細研) 木香 白丁香 丁香(各五分) 滑石(二錢) 輕粉(五分,留少許為衣)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一丸,八九歲至十五歲服八丸,棗子煎湯,放冷下。如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帖。乳癖者,臨臥服數丸。
□
〔《本》〕消積丸治小兒食積氣、濕氣,面黃白多腫,大便黃赤酸臭。
砂仁(十二個) 丁香(九粒) 烏梅肉(三個) 巴豆(去油,三粒)
上細末,糊丸如粟米大。三歲以上五六丸,以下二三丸,用溫水下,無時服。大凡小兒身溫壯熱,非變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為胃有蓄冷,宜此藥消下,后服溫胃藥。若身溫壯熱,大便赤而酸臭,為胃有蓄熱,宜此藥下,后服涼胃藥,無不愈。(一方有使君子七枚。)
□
〔丹〕丁香化癖散治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硫黃(以上各二錢) 砂(五分) 輕粉(少許)
上研細末,每一歲兒服五分,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出下黑糞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
〔世〕二丁丸治小兒乳癖。
白丁香(半兩) 丁香 密陀僧(各一兩) 韶粉(一錢) 硫黃(三錢)
上細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兒十丸,日晡時米飲下。飲乳者,乳汁下。次日當取下惡物,熱即隨退。加黃鶯屎一錢,尤妙。
□
〔錢〕紫霜丸
代赭石(細研,水飛,二錢) 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心皮膜)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皂莢子湯下,無時。海藏云∶五色加減,并見治法。
□
〔湯〕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上七方治癖皆峻劑。若稍涉虛者,必用四君子及益黃散之類兼服之。
□
〔《秘錄》〕治小兒氣癖。取三棱針作羹粥,以米面為之,與乳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兒吃,亦得作粥與羹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
〔田〕小兒癖氣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各七壯。章門在大橫外直臍季脅肋端,側臥,曲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從 HT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灸臍后脊骨中二七壯,無不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