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盜汗

    作者: 樓英

    〔垣〕當(dāng)歸六黃湯治盜汗之圣藥也。

    當(dāng)歸 生地 熟地 黃柏 黃芩 黃 黃連(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溫服。小兒用半錢。

    正氣湯治盜汗。

    黃柏(炒,一錢) 知母(炒,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盞,煎一盞去渣,臨臥服。

    〔丹〕當(dāng)歸龍薈丸 治盜汗。(見治法門。)

    〔《本》〕治盜汗,外腎濕。

    人參 苦參 龍膽草 麻黃根(各三錢)

    上件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燒麩湯下。

    嚴(yán)氏黃 湯治喜怒驚恐,房室虛勞,致陰陽偏虛發(fā)厥,自汗或盜汗不止,并宜服之。

    黃 (去蘆,蜜炙,兩半) 白茯苓(去皮) 熟地(酒蒸) 桂枝(不見火) 天門冬(去心)麻黃根 龍骨(各一兩) 五味子 小麥(炒) 防風(fēng)(去蘆) 當(dāng)歸(酒蒸) 甘草(炙。各兩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shí)。發(fā)厥自汗,加熟附子。發(fā)熱自汗,加石斛。

    〔《山》〕盜汗,臨夜吃淡煮麥丸子,空心服妙香散。

    〔《本》〕戢陽氣,止盜汗,進(jìn)飲食,退經(jīng)絡(luò)熱,柏子仁丸。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兩) 牡蠣(坩鍋?zhàn)觾?nèi)火 ,用醋淬七次,焙干) 人參 麻黃根(慢火炙,拭去汗) 白術(shù) 五味子(各一兩) 凈麩(炒,半兩)

    上八味為末,棗肉丸桐子大??招拿罪嬒氯迨?,日二服。得效減一服,將愈即住。作散調(diào)服亦可。

    〔丹〕白術(shù)湯治盜汗。

    用白術(shù)四兩,分作四處∶

    一兩(用黃 同炒) 一兩(石斛同炒) 一兩(牡蠣同炒) 一兩(麩皮同炒)

    各味炒黃色,余藥不用,只用白術(shù)研末,每服三錢,用粟米煎湯送下,盡四兩為效。

    〔世〕治盜汗出,山藥一味為末,臨臥酒調(diào)下三錢效。

    〔《本》〕牡蠣散 治盜汗。(方見前自汗門。)

    〔世〕黃 散治盜汗。

    黃 木通 葛根

    上為粗末,水煎服。

    〔《衍》〕治盜汗尤切。將椒目微炒,搗細(xì)末,用半錢匕。以生豬上唇煎湯一合調(diào),臨睡服,無不效。蓋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蠱。

    〔世〕五仙丸治盜汗。

    天仙子 五靈脂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三十丸,白湯臨臥服。(本草云∶天仙子一名莨菪子,性甘寒,有毒,服者審之。)

    〔《本》〕治盜汗。

    威靈仙 甘草(各半錢) 水煎服。

    臟腑盜汗皆屬腎。經(jīng)云∶腎病者,盜汗出,憎風(fēng)是也。

    運(yùn)氣盜汗皆屬寒水。經(jīng)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甚則勞汗出,憎風(fēng)。又云∶太陽所至,為寢汗 是也。

    〔世〕治盜汗。桑葉為末,茶服之,諸藥不應(yīng)者,累驗(yàn)。(出《醫(yī)說》)

    〔孟〕豆豉能治久盜汗患者,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二升漬兩三日,取汁,任人服之。不瘥,更作三兩劑即止。

    〔《衍》〕牡蠣 過,麻黃根等分,同研極細(xì)粉,治盜汗及陰汗。

    〔世〕盜汗∶陰都、五里、間使。

    〔扁〕盜汗∶中極、氣海。虛損盜汗勞熱∶百勞(三分,瀉三吸)、肺俞(四分,補(bǔ)三呼。)。

    〔成〕盜汗者,謂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也,溱溱然出,覺則止而不復(fù)出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