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中惡尸疰等癥)
□
〔丹〕虛病痰病,有似鬼祟論 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吁哉冤乎,誰執(zhí)其咎!憲幕之子傅兄,年十七八,時暑月因大勞而渴欲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病似鬼邪,診其脈,兩手皆虛弦而帶沉數(shù)。予曰∶數(shù)為有熱,虛弦是大驚。又梅漿之酸,郁于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乃可安。遂與人參、白術(shù)、陳皮、茯苓、芩、連等藥,濃煎湯,入竹瀝、姜汁,與旬日未效.眾皆尤藥之不對。予脈之,知其虛之未完,與痰之未導也,仍與前方入荊瀝,又旬日而安。
外弟戚,一日醉飽后,亂言妄見。詢之,系伊芳亡兄附體,言出前事甚的,乃叔在邊叱之曰∶非邪,乃食魚生與酒太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大碗,吐痰一二升,汗因大作,歷一宵而安。
金氏婦,壯年暑月赴筵歸,乃姑詢其坐次失序,遂赧然自愧,因此成疾,言語失倫,其中多間一句,曰奴奴不是,脈大率皆數(shù)而弦。予曰∶此非邪,乃病也,但與補脾清熱導痰,數(shù)日當自安。其家不信,邀數(shù)巫者,噴水而咒之,旬余而死?;蛟徊》切?,而以邪治之,何遽至于死?
予曰∶暑月赴宴,外境蒸熱,辛辣適口,內(nèi)境郁熱,而況舊有積痰,加之愧悶,其痰與熱,何可勝言。今乃驚以法尺,是驚其神,而血不寧也,噴以法水,是沉其體,密其膚,使汗不得泄,汗不出,則蒸熱內(nèi)燔,血不寧,則陰消而陽不能獨立也。不死何為?;蛟弧谩锻馀_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廢乎?予曰∶移精變氣,乃小術(shù)耳,可治小病。若內(nèi)有虛邪,當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然符水惟膈上熱痰,一呷冷涼,胃熱得之,豈不暫快,亦可取安。若內(nèi)傷而虛,與冬令嚴寒,符水下咽,必冰胃而致害。彼郁熱在上,熱邪在里,須以汗解,卒得清冷,膚腠固密,熱何由解,必致內(nèi)攻,陰陽離散,血氣乖爭。去死為近,又何訝焉。
〔仲〕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于心,心氣虛者,其人多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顛,陽氣衰者為狂。
〔《本》〕治因驚言語顛錯,不能服溫藥,宜遠志丸。
朱砂(半兩,入麝少許,同研) 金箔(五片) 遠志 南星 人參 白附子 白茯苓 酸棗仁(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薄荷湯下,食后臨臥服。
茯神散
茯神 干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桔梗 白茯苓 遠志(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燈心、棗肉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貫明遠教授母,七十四歲,因戎為驚,疾如上證,服此二方得效。
運氣 譫妄即傷寒家譫妄也,其病有二∶
一曰火邪助心。經(jīng)云∶歲火太過,上臨少陰少陽,病反譫妄狂越。又云∶火太過,曰赫曦,其動炎灼妄擾。
又云∶少陰所至,為譫妄。又云∶少陰之復,振栗譫妄。又云∶少陽之勝,心痛煩心,善驚譫妄,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寒邪傷心。經(jīng)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上臨太陽,渴而妄冒。又云∶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振栗譫妄,治以甘熱是也。
〔無〕加減續(xù)命湯治中風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至。
麻黃(三兩) 人參 桂枝 白術(shù)(各二兩) 當歸 防己 黃芩 甘草 白芍藥 芎 杏仁(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棗二枚,煎七分去渣,不以時服。
病者卒心腹脹滿,吐利不行,如干霍亂狀,世所謂中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附著,沉沉默默,妄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發(fā)未失,人有起心,已知其故,登高陟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如醉如狂,其狀萬端,但隨方俗考驗治之。
〔羅〕八毒赤散治男子婦人染著神鬼,謂之鬼疰病。
雄黃 礬石 朱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蘆 巴豆(各一兩) 蜈蚣(一條)
上八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冷水送下無時。
〔《本》〕飛尸者,發(fā)無由漸,昏然而至,其狀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遁尸者,停遁在人肌肉血脈之間,觸即發(fā)動,亦令人心腹脹滿刺痛,喘急,攻脅沖心,瘥后復發(fā)。沉尸者,發(fā)時亦心腹絞痛,脹滿喘急,雖歇之后,猶沉痼在人腑臟,令人無處不惡。風尸者,在人四肢,循環(huán)經(jīng)絡,其狀冷躍去來,沉沉默默,不知痛處,沖風則發(fā)。伏尸者,其病隱伏五臟,積年不除,未發(fā)身體都如無患,發(fā)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急。又有諸尸注候者,則是五尸內(nèi)之尸注,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漓,或腹痛脹滿喘急,或磊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舉身沉重,精神雜錯,恒覺昏謬,每節(jié)氣改變,輒致大惡,積年累月,漸至頓滯,以至于死。死后復易傍人,乃至滅門,故為尸疰。皆用忍冬藤葉銼數(shù)斛,煮令濃取汁煎服,日三瘥。
太乙神精丹、蘇合香丸,治此疾第一。
因喪驚憂,悲哀煩惱,感尸氣成諸證,變動不已,似冷似熱,風氣觸則發(fā),用雄朱散。
雄黃 朱砂 桔梗 羌活 芍藥 當歸(炒) 升麻 川烏 龍腦 川芎 南星(炮)山梔 陳皮 木香 莽草 白術(shù) 枳殼 檳榔 黃芩(各等分) 麻黃(五分) 白僵蠶(炒)虎脛骨(醋炙) 紫蘇子 鬼箭羽(炒,等分) 蜈蚣(二條,酒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日三服。
頃在徽城日,常修合神精丹一料。庚申,予家一婦人,夢中見二蒼頭一前一后,手中持一物,前者云∶到也未?后應云∶到也。擊下爆然有聲,遂魘,覺后心一點痛不可忍,昏悶一時許。予忽憶神精丹有此一證,取三粒令服之,少頃已無病矣。云∶服藥覺痛止神醒,今如常矣。日后相識,稍有邪氣與一二服,無不應驗。方在《千金》中,治中風之要藥,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為難合爾。
〔無〕還魂湯 治卒中惡,奄忽氣絕,口噤不開。(方見卒中暴厥門,與仲景方同,但加桂耳。)
〔《千》〕五邪湯治邪氣啼哭,或歌或笑。
禹余糧 防風 桂心 芍藥 獨活 甘草 白術(shù) 人參 石膏 牡蠣 秦艽(各二兩)防己 菖蒲 茯神 雄黃 蛇蛻皮(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煎七分服之。
〔仲〕大棗湯 治婦人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方見肺部悲門。)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中惡尸疰等癥)
□
〔丹〕虛病痰病,有似鬼祟論 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有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吁哉冤乎,誰執(zhí)其咎!憲幕之子傅兄,年十七八,時暑月因大勞而渴欲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病似鬼邪,診其脈,兩手皆虛弦而帶沉數(shù)。予曰∶數(shù)為有熱,虛弦是大驚。又梅漿之酸,郁于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乃可安。遂與人參、白術(shù)、陳皮、茯苓、芩、連等藥,濃煎湯,入竹瀝、姜汁,與旬日未效.眾皆尤藥之不對。予脈之,知其虛之未完,與痰之未導也,仍與前方入荊瀝,又旬日而安。
外弟戚,一日醉飽后,亂言妄見。詢之,系伊芳亡兄附體,言出前事甚的,乃叔在邊叱之曰∶非邪,乃食魚生與酒太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大碗,吐痰一二升,汗因大作,歷一宵而安。
金氏婦,壯年暑月赴筵歸,乃姑詢其坐次失序,遂赧然自愧,因此成疾,言語失倫,其中多間一句,曰奴奴不是,脈大率皆數(shù)而弦。予曰∶此非邪,乃病也,但與補脾清熱導痰,數(shù)日當自安。其家不信,邀數(shù)巫者,噴水而咒之,旬余而死?;蛟徊》切?,而以邪治之,何遽至于死?
予曰∶暑月赴宴,外境蒸熱,辛辣適口,內(nèi)境郁熱,而況舊有積痰,加之愧悶,其痰與熱,何可勝言。今乃驚以法尺,是驚其神,而血不寧也,噴以法水,是沉其體,密其膚,使汗不得泄,汗不出,則蒸熱內(nèi)燔,血不寧,則陰消而陽不能獨立也。不死何為?;蛟弧谩锻馀_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廢乎?予曰∶移精變氣,乃小術(shù)耳,可治小病。若內(nèi)有虛邪,當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然符水惟膈上熱痰,一呷冷涼,胃熱得之,豈不暫快,亦可取安。若內(nèi)傷而虛,與冬令嚴寒,符水下咽,必冰胃而致害。彼郁熱在上,熱邪在里,須以汗解,卒得清冷,膚腠固密,熱何由解,必致內(nèi)攻,陰陽離散,血氣乖爭。去死為近,又何訝焉。
□
〔仲〕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于心,心氣虛者,其人多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顛,陽氣衰者為狂。
□
〔《本》〕治因驚言語顛錯,不能服溫藥,宜遠志丸。
朱砂(半兩,入麝少許,同研) 金箔(五片) 遠志 南星 人參 白附子 白茯苓 酸棗仁(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薄荷湯下,食后臨臥服。
茯神散
茯神 干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桔梗 白茯苓 遠志(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燈心、棗肉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貫明遠教授母,七十四歲,因戎為驚,疾如上證,服此二方得效。
□
運氣 譫妄即傷寒家譫妄也,其病有二∶
一曰火邪助心。經(jīng)云∶歲火太過,上臨少陰少陽,病反譫妄狂越。又云∶火太過,曰赫曦,其動炎灼妄擾。
又云∶少陰所至,為譫妄。又云∶少陰之復,振栗譫妄。又云∶少陽之勝,心痛煩心,善驚譫妄,治以咸寒是也。
二曰寒邪傷心。經(jīng)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上臨太陽,渴而妄冒。又云∶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振栗譫妄,治以甘熱是也。
□
〔無〕加減續(xù)命湯治中風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至。
麻黃(三兩) 人參 桂枝 白術(shù)(各二兩) 當歸 防己 黃芩 甘草 白芍藥 芎 杏仁(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棗二枚,煎七分去渣,不以時服。
病者卒心腹脹滿,吐利不行,如干霍亂狀,世所謂中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附著,沉沉默默,妄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發(fā)未失,人有起心,已知其故,登高陟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如醉如狂,其狀萬端,但隨方俗考驗治之。
□
〔羅〕八毒赤散治男子婦人染著神鬼,謂之鬼疰病。
雄黃 礬石 朱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蘆 巴豆(各一兩) 蜈蚣(一條)
上八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冷水送下無時。
□
〔《本》〕飛尸者,發(fā)無由漸,昏然而至,其狀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遁尸者,停遁在人肌肉血脈之間,觸即發(fā)動,亦令人心腹脹滿刺痛,喘急,攻脅沖心,瘥后復發(fā)。沉尸者,發(fā)時亦心腹絞痛,脹滿喘急,雖歇之后,猶沉痼在人腑臟,令人無處不惡。風尸者,在人四肢,循環(huán)經(jīng)絡,其狀冷躍去來,沉沉默默,不知痛處,沖風則發(fā)。伏尸者,其病隱伏五臟,積年不除,未發(fā)身體都如無患,發(fā)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急。又有諸尸注候者,則是五尸內(nèi)之尸注,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漓,或腹痛脹滿喘急,或磊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舉身沉重,精神雜錯,恒覺昏謬,每節(jié)氣改變,輒致大惡,積年累月,漸至頓滯,以至于死。死后復易傍人,乃至滅門,故為尸疰。皆用忍冬藤葉銼數(shù)斛,煮令濃取汁煎服,日三瘥。
太乙神精丹、蘇合香丸,治此疾第一。
因喪驚憂,悲哀煩惱,感尸氣成諸證,變動不已,似冷似熱,風氣觸則發(fā),用雄朱散。
雄黃 朱砂 桔梗 羌活 芍藥 當歸(炒) 升麻 川烏 龍腦 川芎 南星(炮)山梔 陳皮 木香 莽草 白術(shù) 枳殼 檳榔 黃芩(各等分) 麻黃(五分) 白僵蠶(炒)虎脛骨(醋炙) 紫蘇子 鬼箭羽(炒,等分) 蜈蚣(二條,酒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日三服。
頃在徽城日,常修合神精丹一料。庚申,予家一婦人,夢中見二蒼頭一前一后,手中持一物,前者云∶到也未?后應云∶到也。擊下爆然有聲,遂魘,覺后心一點痛不可忍,昏悶一時許。予忽憶神精丹有此一證,取三粒令服之,少頃已無病矣。云∶服藥覺痛止神醒,今如常矣。日后相識,稍有邪氣與一二服,無不應驗。方在《千金》中,治中風之要藥,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為難合爾。
□
〔無〕還魂湯 治卒中惡,奄忽氣絕,口噤不開。(方見卒中暴厥門,與仲景方同,但加桂耳。)
□
〔《千》〕五邪湯治邪氣啼哭,或歌或笑。
禹余糧 防風 桂心 芍藥 獨活 甘草 白術(shù) 人參 石膏 牡蠣 秦艽(各二兩)防己 菖蒲 茯神 雄黃 蛇蛻皮(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煎七分服之。
□
〔仲〕大棗湯 治婦人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方見肺部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