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南星1兩,白附子1兩,茯苓1兩,天麻1兩,僵蠶1兩,白芷1兩,竺黃1兩,半夏4兩,石膏4兩。
水泛為丸,如米粒大。
咳嗽痰喘。
每服5丸,開水化下。
法半夏4兩,浮海石4兩,川貝母4兩,制南星1兩。
上為細(xì)末,用生姜8錢,煎湯去滓,以湯汁泛為丸。
小兒風(fēng)熱,咳嗽痰多,喘促。
3月內(nèi)小兒服1分,3-6月服2分,6月服2分,6月至1歲服3分,1歲以上服4分,用淡米湯送下,日2次。
體弱無痰者忌眼。
法半夏15兩,南星(炙)15兩,滑石50兩,輕粉5兩,寒食50兩,甘草25兩,巴豆霜2兩5錢。
上為細(xì)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如綠豆大。
消食化積。主小兒停乳停食,咳嗽痰盛,嘔吐腹痛,肚大脹滿。
每服5丸,溫開水化下;3歲以下小兒酌減。
南星2錢半,半夏2錢半,僵蠶2錢半,白礬(生)2錢半。
上為末,杏仁7個(gè)(去皮尖),巴豆1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姜汁為丸,如栗米大。
利膈下痰涎。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每服10-2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巴豆30個(gè)(去油),南星3錢,半夏3錢,滑石3錢,輕粉3錢。
上為末,皂莢仁浸濃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痰證。
每服5-7丸,姜湯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南星1兩,白附子1兩,茯苓1兩,天麻1兩,僵蠶1兩,白芷1兩,竺黃1兩,半夏4兩,石膏4兩。
制法水泛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每服5丸,開水化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白玉丸處方法半夏4兩,浮海石4兩,川貝母4兩,制南星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生姜8錢,煎湯去滓,以湯汁泛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熱,咳嗽痰多,喘促。
用法用量3月內(nèi)小兒服1分,3-6月服2分,6月服2分,6月至1歲服3分,1歲以上服4分,用淡米湯送下,日2次。
注意體弱無痰者忌眼。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白玉丸處方法半夏15兩,南星(炙)15兩,滑石50兩,輕粉5兩,寒食50兩,甘草25兩,巴豆霜2兩5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食化積。主小兒停乳停食,咳嗽痰盛,嘔吐腹痛,肚大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5丸,溫開水化下;3歲以下小兒酌減。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嬰童百問》卷十:白玉丸處方南星2錢半,半夏2錢半,僵蠶2錢半,白礬(生)2錢半。
制法上為末,杏仁7個(gè)(去皮尖),巴豆1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姜汁為丸,如栗米大。
功能主治利膈下痰涎。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嬰童百問》卷十《丹溪心法》卷二:白玉丸處方巴豆30個(gè)(去油),南星3錢,半夏3錢,滑石3錢,輕粉3錢。
制法上為末,皂莢仁浸濃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