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玉丸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白玉丸處方

    南星1兩,白附子1兩,茯苓1兩,天麻1兩,僵蠶1兩,白芷1兩,竺黃1兩,半夏4兩,石膏4兩。

    制法

    水泛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

    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開水化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白玉丸處方

    法半夏4兩,浮海石4兩,川貝母4兩,制南星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生姜8錢,煎湯去滓,以湯汁泛為丸。

    功能主治

    小兒風(fēng)熱,咳嗽痰多,喘促。

    用法用量

    3月內(nèi)小兒服1分,3-6月服2分,6月服2分,6月至1歲服3分,1歲以上服4分,用淡米湯送下,日2次。

    注意

    體弱無痰者忌眼。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沙市方)《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白玉丸處方

    法半夏15兩,南星(炙)15兩,滑石50兩,輕粉5兩,寒食50兩,甘草25兩,巴豆霜2兩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消食化積。主小兒停乳停食,咳嗽痰盛,嘔吐腹痛,肚大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溫開水化下;3歲以下小兒酌減。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嬰童百問》卷十:白玉丸處方

    南星2錢半,半夏2錢半,僵蠶2錢半,白礬(生)2錢半。

    制法

    上為末,杏仁7個(gè)(去皮尖),巴豆1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姜汁為丸,如栗米大。

    功能主治

    利膈下痰涎。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嬰童百問》卷十《丹溪心法》卷二:白玉丸處方

    巴豆30個(gè)(去油),南星3錢,半夏3錢,滑石3錢,輕粉3錢。

    制法

    上為末,皂莢仁浸濃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證。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附子(去皮臍)1兩,烏頭(去皮臍)2兩,草烏頭2兩(并,每個(gè)銼作3段,同用鹽2兩,慢火煮1日,焙干),防風(fēng)半斤(以上4味,并銼令塊子相似),蛇床子2兩,莨菪子2兩,馬藺子2兩,吳茱萸2兩。制法上藥用慢火炒令煙出,急傾在凈地上,揀取附子、......
  • 《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四:八神來復(fù)丹處方消石30克 硫黃30克(透明者,同消石為末,瓷瓦器內(nèi)慢火炒,用柳木槌攪,不可猛火以傷藥力,研極細(xì))太陰玄精石(研飛)30克 五靈脂(水澄去沙石,曬)青皮 陳皮 小茴香 沉香 木香 南星各30克。制法上......
  • 《雞峰》卷十三:八神湯別名姜曲湯處方神曲3兩,麥糵3兩,青鹽3兩,甘草3兩,生姜6兩,胡椒2分,草豆蔻2個(gè)(大者,面裹,燒黃熟),丁香2錢。制法上除了香、胡椒外,將6味令杵成粗滓,帶潤淹1宿,焙干。功能主治辟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飲食,溫脾益胃......
  • 處方黃丹1兩,南粉1兩,乳香少許。功能主治一切惡瘡。用法用量上前2味,同入乳缽內(nèi)細(xì)研令勻,分作8分;用油4兩,于銚子內(nèi)煎令熱,將銚子于地上放少時(shí),入1分丹粉于油內(nèi),用青活柳枝如指粗者,右轉(zhuǎn)攪令極勻(柳枝若煎得焦頭,即旋去黑者),卻將銚子于火......
  • 處方白木3兩,厚樸(炙)3兩,人參3兩,茯苓3兩,吳茱萸3兩,陳曲3兩,麥糵3兩,芎3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消谷下氣。主飲食不消。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3次。摘錄《千金翼》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