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綱目》 一身盡痛

    作者: 樓英

    一身盡痛,其病暴似傷寒,屬濕痹,并見傷寒太陽癥門。其留連難已者,于此求之。寒而一身痛苦,甘草附子湯。熱者,拈痛湯。(甘草附子湯,方見傷寒身疼門)

    〔垣〕拈痛湯治濕熱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熱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

    羌活(半兩) 人參(二錢) 甘草(五錢) 防風(三錢,去頭) 苦參(三錢,酒炒) 升麻(二錢,去蘆)葛根(二錢) 知母(二錢,酒炒) 黃芩(二錢,酒炒)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茵陳(五錢,酒) 白術(錢半) 當歸(三錢,酒) 蒼術(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或空心,日一服。

    〔丹〕婦人患身痛食少,脈澀、略沉,重取弦實,此氣滯也。

    白術(二錢) 青皮 黃芩 芍藥 木通 陳皮(半兩) 神曲(炒一兩) 桂(二錢) 甘草(五分)蘇梗(二分)

    上分十帖煎。

    〔垣〕麻黃桂枝升麻湯李夫人患渾身麻木,睡覺則少減,開目久則全已,閉目則麻復至。此癥用藥已全去,又因家事不和,心中煩惱,遍身骨節(jié)疼,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腹中氣不轉運。

    麻黃(不去節(jié)五分) 桂枝(三分) 升麻 人參(五分) 白術(三分) 甘草(炙三分)黃 (五分) 半夏(二分) 生姜(一分) 陳皮(二分) 濃樸(二分) 木香(一分) 茯苓(三分) 澤瀉(二分) 黃柏(二分) 附子(二分) 草豆蔻(二分)

    上 咀。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本》〕治遍身皆痛如勞證者,若傷寒身體痛者,不可服。但少年虛損冷憊,老人諸疾,并皆治之。

    黃 人參 甘草 附子(炮) 羌活 木香 知母 芍藥 川芎 前胡 枳殼 桔梗白術 當歸 茯苓 半夏(制以上各五錢) 柴胡 鱉甲(醋炙各一兩) 桂心 酸棗仁(三分)杏仁(半兩,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個,烏梅三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實則身盡痛。此脈若羅絡之血,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全文見針灸)

    〔潔〕百節(jié)痛實無所知∶絕骨(三棱針出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