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正傳》 耳病

    作者: 虞傳

    《內(nèi)經(jīng)》曰∶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耳為腎之外候。一曰∶腎通竅于耳。一曰∶心通竅于耳。夫腎之為臟,水臟也,天一生水,故有生之初,先生二腎而一陰藏焉,而又有相火存乎命門之中也,每挾君火之勢而侮所不勝,經(jīng)所謂一水不能勝二火是矣。其或嗜欲無節(jié),勞役過度,或中年之后,大病之余,腎水枯涸,陰火上炎,故耳癢耳鳴,無日而不作也?;蛉缦s噪之聲,或如鐘鼓之響,甚為可惡,早而不治,漸而至于龍鐘,良可嘆哉!治法宜瀉南方之火,補北方之水,無有不安者焉。錢仲陽曰∶腎有補而無瀉。厥有旨哉。

    脈法

    兩寸脈浮洪上魚為溢,兩尺脈短而微,或大而數(shù),皆屬陰虛,法當(dāng)補陰抑陽。

    左寸洪數(shù),心火上炎,兩尺脈洪或數(shù)者,相火上炎,其人必遺精,夢與鬼交,兩耳蟬鳴或聾。

    方法

    丹溪曰∶大病后耳聾,及陰虛火動而聾者,宜補陰降火,四物湯加黃柏主之。

    耳鳴,宜當(dāng)歸龍薈丸;多飲酒人,宜木香檳榔丸。

    耳聾,以茱萸、烏頭尖、大黃三味為末,津調(diào)貼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又方治耳痛,以白礬枯吹入耳中,及青礬燒灰吹之,皆效。

    又方治耳痛及 耳,用桑螵蛸炙黃為末,加麝少許,吹入耳中,極效?;蛴秒僦咦?、蛀竹末,加麝香少許,吹入妙。

    又方治諸蟲入耳,用香油滴入耳中,其蟲即出,或死于耳內(nèi)?;蛴皿H牛乳或雞冠血滴入皆好。

    又方治諸蟲入耳,用桃葉卷作角子,切齊其頭,納入耳中,其蟲從角中走出。

    大補丸治耳鳴欲聾。

    用黃柏一味,不拘多少,細(xì)切鹽酒拌,新瓦上炒褐色,為細(xì)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如氣虛,以四君子煎湯下;血虛,以四物湯下。

    凡耳鳴耳聾,皆是陰虛火動,或補腎丸,或虎潛丸,或滋陰大補丸皆好。

    (以上丹溪方法凡九條)

    滋腎丸(東垣) 治耳鳴耳聾。

    黃柏(鹽酒炒,一兩) 知母(去毛,酒浸,一兩) 肉桂(五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

    柴胡聰耳湯(東垣) 治耳中干結(jié),耳鳴而聾。

    連翹(四錢) 柴胡(三錢) 炙甘草(少許) 當(dāng)歸身 人參(各一錢) 水蛭(五分炒另研) 虻蟲(三個,去翅足炒,另研) 麝香(少許,另研)

    上除后三味別研外,其余細(xì)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加三味末子,再煎一、二沸,食遠(yuǎn)服。

    蔓荊子散(東垣) 治上焦熱,耳鳴而聾,及出膿汁。

    炙甘草 升麻 木通 赤芍藥 桑白皮(蜜制) 麥門冬 生地黃 前胡 甘菊花 赤茯苓 蔓荊子(各五分)

    上細(xì)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至一盞,去渣食后服。

    鼠粘子湯治耳痛生瘡。

    昆布 蘇木 生甘草 蒲黃 草龍膽(各二分) 鼠粘子 連翹 生地黃 當(dāng)歸梢 黃芩 炙甘草 黃連(各三分)

    柴胡 黃 (各四分) 桔梗(一錢五分) 桃仁(三個,去皮尖,另研) 紅花(少許)

    上細(xì)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食后服。忌寒藥利大便。

    (祖?zhèn)鞣剑?/strong>

    治耳內(nèi)忽大痛,如有蟲在內(nèi)奔走,或有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用蛇蛻皮燒存性,細(xì)研,以鵝翎管吹入耳中,立愈。

更多中醫(yī)書籍